【模型概述】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组合是一种典型.doc

【模型概述】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组合是一种典型.doc

ID:25530016

大小:27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模型概述】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组合是一种典型.doc_第1页
【模型概述】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组合是一种典型.doc_第2页
【模型概述】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组合是一种典型.doc_第3页
【模型概述】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组合是一种典型.doc_第4页
【模型概述】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组合是一种典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型概述】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组合是一种典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模型概述】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组合是一种典型的多过程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与解决一般多过程问题的方法如出一辙,都是“合纵连横、各个击破”:既要仔细分析每个独立子过程的受力情况或运动性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相邻两个过程的纽带——转折点的速度(前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若能结合速度-时间图象来分析,物理过程就会更加清晰明了。  1.(2015·江西南昌模拟)(多选)如图甲为操场上一质量不计的竖直滑竿,滑竿上端固定,下端悬空,为了研究学生沿竿下滑的情况,在竿的顶部装有一拉力传感器,可显示竿的顶端所受拉力的大小。现有一学生手握滑竿,从竿的上端由静止

2、开始下滑,下滑5s后,这个学生的速度刚好为零,并用手紧握住滑竿保持静止不动。以这个学生开始下滑时刻为计时起点,传感器显示的力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g取10m/s2)(  )  A.该学生下滑过程中,0~1s内处于超重状态,1~5s内处于失重状态  B.该学生的质量为50kg  C.该学生下滑的最大速度为2.4m/s  D.滑竿的总长度为6.0m  2.(2015·湖南长沙检测)(多选)  滑块在外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当位移为x1时撤去外力F,滑块又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此时滑块的位移为x2,且x2=1.5x1,运动过程中滑块的加速度随位移

3、变化的a-x图象如图所示,则(  )  A.加速度大小a1与a2的关系为a2=2a1  B.滑块的最大速度为  C.滑块的平均速度为2(a2x1)  D.滑块加速和减速所用时间相等  模型二 动力学问题中的连接体模型  【模型概述】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组成的系统称为连接体。比较常见的连接体有三种:(1)用细绳连接的物体系,如图甲所示。(2)相互挤压在一起的物体系,如图乙所示。(3)相互摩擦的物体系,如图丙所示。  3.(2014·河北石家庄质检)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m的小球,M>m,用一力F水平向右拉小球

4、,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T。若用一力F′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α角,如图乙所示,细线的拉力为T′,则(  )  A.F′=F,T′=TB.F′>F,T′=T  C.F′TD.F′  4.(2015·湖北八校联考)(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mB的A、B两物块用轻质弹簧连接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用始终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拉B物块,使它们沿斜面匀加速上升,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为了减小弹簧的形变量,可行的办法是(  )

5、  A.减小A物块的质量B.增大B物块的质量  C.增大倾角θD.增大动摩擦因数μ  模型三 滑块一滑板模型  【模型概述】1.模型特点  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  2.两种位移关系  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  5.(2014·哈尔滨二中模拟)(多选)  如图所示,长为L、质量为M的较长平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平板上放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A(大小可忽略),有M>m,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都处于静止状态。现施加恒定的拉力F分别作用到A或B上,力的方向水平

6、向右,且保持A、B相对静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作用在B上的力不能超过m(μMg)(M+m)  B.作用在A上的力不能超过M(μmg)(M+m)  C.用相等的力分别拉A或B运动相等的时间,所做的功相等  D.用相等的力分别拉A或B运动相等的时间,所做的功不相等  模型四 传送带模型  【模型概述】1.有关传送带的问题种类较多,传送带分水平、倾斜两种情况,按转速是否变化分匀速、匀加速、匀减速三种情况。  2.分析解答传送带现象的三个关键点  (1)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运动规律或功能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进行计算。所涉及运动物理量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同时

7、要理清对地位移与相对位移的关系。  (2)把握运动形式转换的临界点,正确分析多过程。临界点一般表现为传送带长度L的制约、物块速度为零情景、倾角传送带μ=tanθ的情景、加速传送带加速度a=μg的情景等。  (3)物块与传送带在力、速度及加速度、几何长度、时间各方面有相应的关联,要准确应用。  3.对于物块与传送带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等,这些关于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的判断等问题要关注以下几点:  (1)滑动摩擦力消失;(2)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改变方向。  6.(2015·河北唐山模拟)如图所示为某

8、工厂的货物传送装置,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