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芽管实验检测白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论文

血清芽管实验检测白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论文

ID:25530251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血清芽管实验检测白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论文_第1页
血清芽管实验检测白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论文_第2页
血清芽管实验检测白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论文_第3页
血清芽管实验检测白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论文_第4页
血清芽管实验检测白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清芽管实验检测白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血清芽管实验检测白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论文钟有添黄真王小丽马廉兰【摘要】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白假丝酵母菌对黄连、黄芩、七叶一枝花和氟康唑注射液的敏感性,为临床有效控制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白假丝酵母菌芽管药敏试验法,测定黄连、黄芩、七叶一枝花的50%乙醇提取物和氟康唑注射液对从泌尿生殖道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52株白假丝酵母菌芽管的最低抑制浓度。结果黄连、黄芩、七叶一枝花的50%乙醇提取物和氟康唑注射液,在一定的浓度下对泌尿生殖道感染白假丝酵母菌芽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芽管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25,5,2.5mg/ml和0.

2、125mg/ml。结论白假丝酵母菌芽管药敏试验法,可为临床快速筛选敏感药物;黄连、黄芩、七叶一枝花的50%乙醇提取物和氟康唑注射液对白假丝酵母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关键词】血清芽管试验白假丝酵母菌黄连黄芩七叶一枝花氟康唑注射液药物敏感性抗菌活性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albicans)又称白色念珠菌.freelg/ml,广东太阳神集团荔城制药厂,批号03061311)。1.3药物提取方法取黄连、黄芩、七叶一枝花各200mg,分别加适量50%乙醇浸泡12h,然后80°C水浴箱中热浸4h,滤去药渣,滤液用文火浓缩至10ml,制成浓

3、度为20mg/ml的药液备用。1.4实验方法1.4.1试验管氟康唑注射液和黄连、黄芩、七叶一枝花提取物分别用生理盐水倍比稀释6次,氟康唑注射液浓度为2~0.03125mg/ml,黄连、黄芩、七叶一枝花提取物浓度为20~0.3125mg/ml。再分别取7种药物稀释液各0.5ml加入盛有0.5ml新鲜兔血清的试管中,混匀。1.4.2对照管0.5ml生理盐水加0.5ml新鲜兔血清混匀。1.4.3菌液接种以上各管分别接种5×107CFU/ml白假丝酵母菌20μl混匀,置37°C温箱内孵育3h后取出观察。1.5结果判断1.5.1镜检芽管数与

4、芽管生长的长度将芽管数、芽管生长的长度与对照管比较,一般超过菌体直径2倍以上,为正常生长芽管。芽管长度小于或等于菌体直径者,为受抑制芽管。1.5.2芽管计数按白细胞计数法,分别计算出以上4种药物7种不同稀释浓度出现的正常芽管和受抑制芽管的数量。1.5.3药物敏感性判断无芽管生长者为敏感;有芽管生长,若受抑制芽管在100%以上者,为中度敏感;若受抑制芽管在50%左右者为轻度敏感;若与对照芽管长度基本一致者为不敏感。2结果2.1不同药物抑制芽管试验的敏感性比较结果见表1~4。结果表明黄连、黄芩、七叶一枝花50%乙醇提取物和氟康唑注射液

5、,在一定的浓度下对泌尿生殖道感染白假丝酵母菌芽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芽管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25,5,2.5mg/ml和0.125mg/ml。2.2对照试验芽管生长正常,一般超过菌体直径2倍以上。表1氟康唑注射液对52株白假丝酵母菌的抗菌活性氟康唑注射液表2黄连对52株白假丝酵母菌的抗菌活性表3黄芩对52株白假丝酵母菌的抗菌活性黄芩浓度表4七叶一枝花对52株白假丝酵母菌的抗菌活性七叶一枝花浓度3讨论随着系统性真菌感染及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借助药敏试验进行抗真菌药物的选择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4]。本实验采用唐书谦等[3]推荐的白

6、念珠菌芽管法药敏试验新方法,将一定浓度的黄连、黄芩、七叶一枝花的50%乙醇提取物和氟康唑注射液与血清混合,再接种一定量的菌液,置37℃温箱内孵育2~3h,观察白假丝酵母菌芽管的生长情况,最终评估该药对白假丝酵母菌芽管的抑制程度。该法与琼脂扩散法相比,可缩短孵育时间(因常规白假丝酵母菌37℃孵育需48h,现只需孵育2~3h),能快速筛选出对白假丝酵母菌有效的药物,这对泌尿生殖道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白假丝酵母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从表1可看出,氟康唑注射液抑制芽管的最低

7、浓度为0.125mg/ml。由于该药能特异、有效地抑制真菌的甾醇合成,可在全身组织广泛分布,半衰期较长,约为35.4h,每日仅需用药1次,且耐药率较低,是目前医院治疗真菌感染的常用药物。3种常用中草药对白假丝酵母菌芽管试验中,以黄连效果最好,其次为七叶一枝花,第三为黄芩,它们抑制芽管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25,2.5和5mg/ml,与马廉兰等[5]报道采用琼脂扩散法所测的最低抑菌浓度有差异,但本文所测抑制芽管的最低浓度与马廉兰等报道的最低抑菌浓度成正相关。白假丝酵母菌以出芽繁殖,其结构复杂,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多糖,在酵母相以葡聚糖为

8、主,在菌丝相以几丁质为主,几丁质在酵母相中主要位于母细胞的芽痕处,是组成母子细胞间隙的主要成分,也是酵母菌出芽时的必要成分,酵母相转化为菌丝相时几丁质的合成增加3~4倍[6]。因此推测出芽抑制机理是否为药物作用白假丝酵母菌的某些细胞壁合成酶(如几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