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题调研报告

ID:25531571

大小:54.9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0

关于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题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题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题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题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题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题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题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XX市委、市政府“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区委、区政府作出了“一极两区”的战略定位。我区作为“一小时经济圈”主城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加快发展步伐,充分发挥“领头领跑”作用。基础设施作为建设“一极两区”的战略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要而紧迫。  一、把握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主要成就  1.硬件环境明显改观。行政中心顺利搬迁,拓展了城市发展的新格局。XX年至XX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6平方公里扩大到22.88平方公里,全区城

2、镇化率由55.4%提高到67.2%。渝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并取消**段年票车次票费。遂渝铁路建成通车,襄渝铁路二线、绕城高速公路、中环快速干道、**嘉陵江大桥、嘉悦大桥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提速。嘉陵江航道实现昼夜通航。以“521”为重点的对外交通骨架网络基本形成。“十五”以来,新建城市道路近30公里,城镇日供水能力达15万立方米,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同兴生活垃圾处理厂。变电站总数达到21座,变电总容量185.834万千伏。先后建成三条气源长输管线,总长71.5公里。区内供气主干管长151.3公里,最大日供气能力达60万立方米。建成覆盖全区的现代通讯

3、基础网络,实现社社通电话、村村通电视。  2.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不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XX年以来共拒绝引进有污染的企业投资总额达60多亿元,先后实施“清洁能源”工程、“五管齐下”净空工程和蓝天、碧水、宁静、绿地“四大行动”,城区和童家溪镇建成“基本无煤区”。城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满足Ⅱ级以上的天数和比例逐年上升,XX年达到31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6.6%,API指数为72,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在主城九区中排名第一。深入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次级河流污染综合整治,启动马鞍溪流域综合整治,璧北河、梁滩河流域整治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辖区集中式饮用

4、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为99.4%,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全面推进竹类景观建设,中国竹海生态城已见雏形。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2.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98%,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7.8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3.体制机制有所创新。一是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污水处理厂通过争取国债资金,建成了三峡库区第一个区县污水处理厂,并成为库区运行最为良好的污水处理厂。二是通过土地储备融资。通过与市高投司的合作,通过在龙凤桥街道和东阳街道储备土地融资,新建了**人民企盼已久的**嘉陵江

5、大桥。通过与市城投公司、地产集团合作,在蔡家组团储备土地,启动了连接蔡家组团和北部新区的嘉悦大桥建设。特别是通过城投公司在**组团储备土地,顺利取消了渝武高速公路**段年票车次票费,切实改善了**对外交通环境,使**真正融入主城经济大循环。三是组建缙云资产集团,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授信贷款。四是通过BT方式融资。蔡家组团管委会、温泉城管委会等通过BT方式筹措资金,启动了中环快速干道、温泉大道等道路建设。  主要问题  1.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影响招商引资。与主城其他八区相比,**在地理位置上未与主城核心区相连,对外交通和经济联系仅靠原国道212线。目

6、前,原国道212线路面破损严重。渝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我区对外交通主要依靠渝武高速公路。我区与渝北空港没有快速干道相连,虽然距机场距离不远,但是因为路况较差,交通仍然受到影响。重点园区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因此,在对外招商过程中,部分投资者乘兴而来、扫兴而归,放弃投资意向,使得我区多年来招商引资效果欠佳。  2.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影响农民生产生活。我区现有耕地面积23.9万亩,海拔高度在175-1312米之间,山地易旱,平坝易涝,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全区现有的水利排灌设施大多是上世纪70年代兴建,年久老化,几乎是旱时

7、不保、涝时不防。每年水田需水大约6000万方左右,在多数年份需依靠沿嘉陵江及主干支流几个泵站外调水1000万方左右。嘉陵江沿岸提水站基本上都是上世纪60年代建设,年久失修,渠道损坏严重;区内几座小型水库均为上世纪50年代人工建设,现多数属病险水库,蓄水能力不强;塘堰大多数淤积严重,蓄水量少;泵站也是60年代至70年代兴建的抗旱站,设备老化损坏,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全区119个行政村2225个社、上万个自然村,乡村便道建设通达率占60%,乡村公路通达率为85%,但乡村油路不到30%,许多行政村只有窄窄的机耕路,边远村社农副产品和农资运输困难。

8、农村水利、交通建设滞后,制约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影响农民生活质量提高。  3.能源基础设施不足,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天然气方面,我区目前三条长输管线最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