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猪瘟及其预防控制

非典型性猪瘟及其预防控制

ID:25540546

大小:64.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非典型性猪瘟及其预防控制_第1页
非典型性猪瘟及其预防控制_第2页
非典型性猪瘟及其预防控制_第3页
非典型性猪瘟及其预防控制_第4页
非典型性猪瘟及其预防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典型性猪瘟及其预防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管理资源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非典型性猪瘟及其预防控制我国是世界上养猪最多的国家,而猪瘟是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猪瘟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流行广泛,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极大。OIE国际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2003年版)仍将其列为A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之

2、一。由于猪瘟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促使很多国家制定和执行猪瘟的防制和根除计划,并在欧美20多个国家取得成功。但目前世界上仍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猪瘟流行,近年来在一些原已宣布消灭猪瘟的欧洲国家(荷兰、比利时、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又相继复发,我国一些地区的猪瘟发病率亦有上升的趋势。     自1954年研制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以来,虽然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但是猪瘟仍在我国不间断地流行。而且其流行形式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也是世界性的。从过去的大流行转变为地区性散发

3、,疫点减少,多局限于所谓“猪瘟不稳定地区”,由于我国饲养量巨大,损失依然严重;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成年猪发病率不高,疫情较缓和,在一些猪场,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则呈现明显的上升的趋势;另外在猪体免疫状况低下时,其它病原混合感染,环境中猪瘟病原,特别是低致病力猪瘟病原的存在,常导致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种猪,常出现母猪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性感染)和公猪精液水平传播,引起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这些带

4、毒病猪的存在,成为猪瘟发生的祸根,从而引起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造成恶性循环;免疫剂量不足所产生的低水平抗体将不能有效清除病毒感染,从而有可能使感染转入持续或潜伏阶段,表现为非典型特征。以上这些特点均为非典型猪瘟的发病特征,而非典型性猪瘟的发生就是我国猪瘟一直持续不断的主要原因,对于非典型性猪瘟的研究,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对此做了比较系统的基础研究,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发病特征和免疫反应等方面都表现出与急性猪瘟有不同的特点,尤其是不表现临床症状。依靠常规方法很难确诊并剔除此类病猪,从而给猪瘟的防制工作带

5、来新的困难,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非典型性猪瘟的发生与流行、表现形式、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和控制措施等方面综述如下。     1 非典型猪瘟的发生与流行     1.1流行特点 非典型性猪瘟的发病率不高,疫势较缓和,潜伏期和病程延长,成年猪发病较轻或不显症状,多呈隐性带毒,经我们调查,带毒率范围一般为3%?20%,高者可达33%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管理资源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

6、qq.com/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以上,且多数猪场还存在着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死亡率低,有调查显示成年猪的死亡率为2.1?2.4%,有时还发生在疫苗免疫过的猪群中。多呈散发,很少成遍发生,流行速度缓慢,但是由于我国养猪饲养量巨大,其经济损失依然十分严重。而中小猪及哺乳仔猪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高,凡带毒母猪所产仔猪的猪瘟病毒带毒率为66?100%不等,而致死率可高达90%以上。     1.2临床特征 非典型性猪瘟缺乏典型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仅

7、表现为微热或中热,通常体温仅升高0.5?1℃,潜伏期可达20到30天以上才发病,病程可长达几个月都不发病,但表现为侏儒猪(或称僵猪),发育停滞。侏儒猪多伴有干耳、干尾甚至耳壳脱落,皮肤干性坏疽脱落后新生瘢痕无色素而呈现“花皮猪”;发病期伴有后肢瘫痪、步行不稳、精神不振,口渴,喜喝脏水、泥浆等。在发病前、中期白血球总数稍有下降,但不明显,降至4000/毫米3以下者几乎没有,仅比正常值略低,淋巴球增多在人工病例第8天较明显(81%),自然病例后期可达79%,中期不明显。有的感染带毒者几乎就没有临床症状。  

8、   1.3病理学特征 大多无典型的肾脏、膀胱小点出血等病变,大理石状淋巴结病变和脾出血性梗死等典型特征少见,有时可见淋巴结水肿或点状出血。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性病变部位主要在大肠回盲瓣、脾脏、胃、胆囊等。几乎所有人工病例的扁桃体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轻者充血水肿,病程5天以上者,大多出现坏死、溃疡、化脓,个别呈扣状溃疡。切片已不见扁桃腺结构,发生大量白细胞浸润及组织坏死。盲肠与回肠交界处附近,可见个别雏形溃疡,病程长的可见钮扣状溃疡。胆囊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