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ID:25542393

大小:9.11 MB

页数:75页

时间:2018-11-20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_第1页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_第2页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_第3页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_第4页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导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人的解放主要内容一、写作动因与出版简况二、核心理论与重要观点三、历史地位与现实启示一、写作动因与出版简况《德法年鉴》《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2、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莱茵报》时期)3、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与恩格斯的交往)写作动因1、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双重需要(突破思辨哲学、欧洲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部内容是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产生的”。——恩格斯大约从1843年底,马克思在巴黎开始了政治经济学研究。《手稿

2、》正是马克思对自己在这一时期进行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的一次阶段性的概括和总结。《手稿》遗迹《手稿》:马克思主义形成起点上的一部著作。《手稿》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胚胎和萌芽,马克思在这里第一次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学说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论证和阐述。出版简况1927年《手稿》的俄文版第一次出现。俄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梁赞诺夫将《手稿》第3部分整理后,发表在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3卷上,标题为《〈神圣家族〉的准备工作》。1932年《手稿》德文版首次出现——苏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编辑出版的德文版《马克思恩格

3、斯全集》第3卷首次用德文原文全文发表了《手稿》,标题是《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朗兹胡特和迈耶尔对《手稿》进行整理后,用德文原文发表在《卡尔·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早期著作集》第1卷中,标题是《国民经济学和哲学》。《手稿》中文版1956年,《手稿》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人民出版社出版,何思敬译、宗白华校改革开放以来《手稿》中文版——2个《全集》本(1979年第42卷;2002年第3卷)——1个《文集》本(2009年)——3个《单行本》(1979年、1985年、2000年)根据目前的中文译本,《手稿》由一个序言

4、和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序言】:原来是放在《第三手稿》的第三部分。在1932年全文发表《手稿》时,编者把它放在《手稿》的开头了。在序言里主要说明了马克思写作本书的目的、计划和内容,同时表明了马克思对待布·鲍威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态度,提出了全面剖折黑格尔哲学的必要性。人的解放异化劳动理论共产主义理论核心理论(一)异化劳动理论2、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3、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1、“异化”概念1、异化概念(alienation)。原意为分离、疏远、陌生化。17-18世纪主要是指权利的转让、关系的疏远和精神错乱等。作为一个哲学概念

5、,异化是指主体活动的后果变成了主体的异己力量,并反过来危害或支配主体自身。黑格尔的“异化”(绝对精神的异化)绝对精神是主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异化为自然界,然后又在发展中扬弃了异化,回到观念自身。费尔巴哈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然后又把上帝当作独立的主体,顶礼膜拜,因而上帝是人本质的异化。马克思的“异化”。马克思在异化问题上的独特贡献,是对经济领域中异化现象的揭示。(劳动的异化)异化劳动与对象化劳动对象化劳动(劳动的一般形式)异化劳动(劳动的特殊形式)对象人2、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我们且从当前的经

6、济事实出发(156页)人同人质相异化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工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①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156页)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

7、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②工人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劳动的外在性、强制性、异己性。首先,对工人来说,劳动是外在的东西,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他的劳动不是自愿劳动,而是被强迫的强制劳动。它不是满足劳动

8、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其次,劳动的异己性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外在的劳动,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最后,结果是,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