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项复习(一)

小学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项复习(一)

ID:25543689

大小:399.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1-20

小学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项复习(一)_第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项复习(一)_第2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项复习(一)_第3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项复习(一)_第4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项复习(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项复习(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难非常难很难难也不算很难www.xkb1.com阅读理解总复习(一)写人记事文篇阅读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带着问题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题眼”2、读文时,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3、答题时,必须再读题,找“题眼”4、答题时,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再仔细反复研读相关段落,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篇。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文眼: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2、线索:(1)核心人物(《表哥驾到》)(2)核心事物(《淡淡的茉莉》)(3)核心事件(《刘邓大军渡黄河》)(4)时间(《木偶戏》)(5)地点(《礁盘》)(6)作者的感情(《感激》)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联系起来,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

3、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一、为文章拟标题1、核心人物(《爱因斯坦和小女孩》)2、核心事件(《负荆请罪》(《司马光砸缸》)3、核心事物(《搭石》)4、作者情感(《感激》)二、词语理解1、分析词素解释词语。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3、用近义词代换法或反义词否定法解释词语。4、联系生活实际解释词语。5、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6、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1、分析

4、词素解释词语。【例】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思路分析:“如梦初醒”中“如”是像的意思,“梦”是做梦的意思,“初”是开始,“醒”是头脑由迷糊而清楚,那么这个词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像是刚从做梦中清醒过来。再比如“麦垄”中“麦”就是农作物小麦,“垄”就是农作物的行或行与行之间的空地。“麦垄”说的就是一行行的麦子。www.xkb1.com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例】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

5、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天游峰的扫路人》)思路分析:读上下文,我们就不难解释这两个词语了。“望而却步”说的是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石阶,让人望了就不敢向前了;“半途而废”说的是因为山高石阶多,有人走到一半就停步不再往前走了。www.xkb1.com3、用近义词代换法或反义词否定法解释词语。【例】①蔺大人,请您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蔺相如》)②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草原》)思路分析:文中需要理解的词,可以通过找它们的近、反义词来替换。“宽恕”词义就是饶恕,“昏庸”就是糊涂的意思。“

6、羞涩”的反义词是“大方”,”羞涩“的近义词即不大方。4、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例】“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分别是什么意思?思路分析:前句中的“坐”不是现在所理解的坐下来的意思,全句也不是说停下车子,坐下来欣赏,非常喜爱枫林傍晚的景色。后句中的“走”就是现代汉语中“跑”的意思。古汉语中表达走的意思用“跑”,表达跑的意思用“走”www.xkb1.com5、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例】A、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B、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螳螂捕蝉》)思路分析:汉语中有许多一

7、词多义的现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就各不相同。A句中“死”是生物失去生命的意思,跟“活”相对;而B句中是不可更改的意思。三、句子理解www.xkb1.com句子含义的解答:就是联系上下文,解释(理解)这句话。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三、句子理解1、抓住关键词理解全句的意思。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3、从比喻、象征意义中理解句子。4、联系背景理解句子。5、联系文章的中心理解句子。6、抓住句式的特点理解句子。7、注意句子的作用

8、理解句子。8、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9、比较分析,避免歧义理解句子。www.xkb1.com(一)、分析修辞手法1、(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