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体会

浅析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体会

ID:25548680

大小:7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1

浅析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体会_第1页
浅析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体会_第2页
浅析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体会_第3页
浅析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体会桃山林业局职工医院152514摘要:目的研宄分析小儿外感发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作为研宄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退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洗浴治疗,3d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变化及疗效。结果72h后,治疗组体温(36.6±0.5)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体温(37.4±0.6),两组患者治疗72h后体温比较差异性只有统计学意义

2、(P<0.05);对照组有效率80.43%,治疗组有效率95.6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效率对比差异性只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洗浴治疗结合全面性护理对治疗外感发热患儿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关键词: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护理心得小儿外感发热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患儿临床上表现为面红、身热、舌红等一般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治疗,极易引发脏腑功能失调、胸痛、惊厥等严重病症,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会造成极大的伤害。目前临床上对于小儿外感发热主要采用丙医进行治疗,虽起效较快,但易反复且副作用大,木组研宄通过

3、将中药洗浴治疗结合全面性护理应用于小儿外感发热患儿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木组92例小儿外感发热患儿均来自于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病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45个月;入院体温38.6〜39.4°C。治疗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3〜46个月;入院体温38.7〜39.4°C。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入院体温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院方通过与患儿家属进行协商,均在治疗同意书上签字确认

4、。1.2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菌消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洗浴治疗:取漿胡、苏叶、薄荷、荆芥各30g,煎制成约lOOOmL汤剂,兑入温水5000mL,水温37°C左右。每日洗浴1〜2次,每次15〜20min。3d为一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变化及疗效。1.3观察指标详细记录患儿临床症状及治疗后lh、6h、12h、72h体温变化。1.4疗效标准根据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种。痊愈:用药1〜2d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显效:用药1〜2d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体温明显下降;有效:用药2〜3d内

5、,临床症状减轻,体温下降0.5〜1.5°C;无效:用药3d内,临床症状及体温均无变化,甚至出现恶化。其中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1.5统计学处理数据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作处理,计数资料百分率(%)方式显示,通过均数±标准差(±S)的方法显示计量资料,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温比较表1为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温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后72h对照组体温为37.4±0.6,治疗组体温为36.6±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6、<0.05)o2.2两组患儿疗效比较表2为两组患儿疗效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对照组有效率80.43%,治疗组有效率95.65%,治疗组冇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冇效率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3护理心得3.1中药洗浴护理要点患儿洗浴的水温不要过热,以37°C左右为宜;要注意洗浴过程中的保暖,洗浴完毕应尽快檫干皮肤,以免受寒;若患儿出现抽痉或脸色苍白现象,应立即停止洗浴。3.2生活护理保持病房的清洁,为患儿营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注意病房通风透气,及吋进行消毒,防止病毒感染;患儿多卧床休息,勤换内衣裤。3.3饮食护理

7、患儿餐具、奶瓶应每日做消毒处理;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少食辛辣、汕腻食物,同吋要注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补充;tl常多饮温开水,促进代谢产物排除。3.4并发症护理患儿体温突然升高吋,易发生高热惊厥现象,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及临床症状变化,充分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4结论本组研宄在常规抗菌消炎治疗基础上,将中药洗浴治疗结合全面性护理应用于外感发热患儿治疗中,治疗组在体温下降幅度及有效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儿数据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由此可见,此方法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8、。参考文献:[1】陈霞,边凤芝.中药洗浴加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护理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