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

ID:25553676

大小:5.45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1-20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_第1页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_第2页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_第3页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_第4页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主讲人:庄岳钗什么是经络?l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腧穴、经络是如何产生的?l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保健实践中逐步发现和积累起来的。初期“以痛为腧(阿是穴)”,然后发现其可以缓解病痛,最后随着治疗效果的重复出现,人们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腧穴治病…随之也慢慢形成了经络。经络l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十二经脉是经络的主干,“内藏于府藏(脏腑),外络于支节”

2、(【灵枢·海论】)。l十二经脉分为手足三阳、手足三阴。l自肺手太阴经中府起,抵肝足厥阴经期门终。l如环无端,周而复始。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未小肠。申胱酉肾心包戊,亥焦子胆丑肝同。腧穴l腧穴的类别,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经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称“经外奇穴”,还有按压痛点取穴则称“阿是穴”。腧与“输’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l腧穴作用1反映病症、协助诊断2接受治疗、防治疾病l特定穴:具有特殊治作用。包括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在胸腹、腰背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3、。l腧穴定位:以体表标志为主要依据,或两标志之间折合成一定比例寸,利用骨度分寸或者同身寸进行定位。同身寸常用腧穴l百会、太阳、迎香、人中、安眠、风池、大椎、肩井、天宗l少商、合谷、列缺、养老、内关、支沟、手三里l涌泉、太冲、三阴交、丰隆、足三里、委中l神阙、天枢、中脘、气海、关元常见疾病有什么?l便秘失眠脾胃虚胃肠消化不良l胸闷肩颈、腰背酸痛痛经腹痛l青春痘感冒喉咙痛鼻炎牙痛ll四头肚总像腹穴寻三歌列里缺留,,面腰口背合委谷中收求。。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l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l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l此穴主治甚广,为全

4、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l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委中穴(足太阳膀胱经)l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l委中穴对于腰背部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委中穴放血可以治疗急性腰扭伤。列缺穴(手太阴肺经)l定位:列缺穴在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l列缺穴可以治疗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等。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l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合谷穴被称为“万用穴”,可以治疗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

5、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关紧闭,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等很多疾病。l此穴调气活血,经期以及孕期忌强烈刺激。失眠l取百会,能清脑开窍,宁神定志。l取安眠,安眠为经外奇穴,效用如其名。百会、安眠定位l百会定位: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l安眠定位:翳风和风池连线的中点。感冒l感冒又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l怎么区别?l疏风解表——风池,曲池l清热/散寒——大椎,神阙l风池——人体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l乃风邪

6、蓄积之所,故名风池。l大椎——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l大椎放血——治疗青春痘。神阙(肚脐)——固本培元。肩颈、腰背酸痛l与体虚、劳伤、风寒湿邪及筋骨损伤有关。肩颈:肩井、风池、列缺肩井通调气血,经期、孕期忌强烈刺激。腰背:天宗、委中、手三里脾胃虚l消瘦则为胃不受纳,而肥胖者多痰湿,痰湿则多为脾不运化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下之三里)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是足三阴经之会穴,故可以滋补三阴。定位:在内踝尖上三寸,当胫骨内侧面的后缘。健脾益气,滋阴养血痛经l气血不

7、调,血瘀于内。l经期不适宜调经,最好于经前一周开始调节。l取穴:三阴交、血海、归来。可滋补肝肾,调和气血。三阴交:虽为脾经之穴,但为肝、脾、肾三经交会之处,健脾之中,又有补阳之力,益气升阳之中,又能滋补肝肾之阴。经前一周期间,可通过艾灸三阴交、归来、血海来调气血。艾灸结束前以灸足三里或者太溪收尾,引导灸艾的温热之气下行。l血海l归来l太溪便秘l指大便秘结不通,主要由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或脾肾虚寒所引起,分热秘、气秘和虚秘。l主穴取支沟l定位:腕背横纹上三寸。l支沟配丰隆治热秘l支沟配足三里治气秘l支沟配气海治虚秘l丰隆:外l气海:膝眼与外肚脐踝尖连线

8、下两中点。寸。l按揉迎香也可治便秘l鼻翼外缘中点,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