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山东高考文综地理试卷讲评

2013山东高考文综地理试卷讲评

ID:25559697

大小:1.42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1-20

2013山东高考文综地理试卷讲评_第1页
2013山东高考文综地理试卷讲评_第2页
2013山东高考文综地理试卷讲评_第3页
2013山东高考文综地理试卷讲评_第4页
2013山东高考文综地理试卷讲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山东高考文综地理试卷讲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山东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评析赵柱华宋红光诸城市实验中学12013年年高考地理试卷的特点2试题分析2013年地理试卷(1)结构与排布合理,承转衔接顺畅,各种难度的试题比例适当。(2)对考生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地理学习潜能积累与能力要求有所提高。(3)试题学科特点鲜明,在“地”与“理”的结合中联系实际,创设题目情境;在“知地析因究理”中注重思维过程;在图文信息的运用中形成表达结论。整体性功能强,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贯彻始终。(4)试题的总体特点可以归纳为“图表载体,能力覆盖,知识抽样,方法支撑,思维展现,思想渗透”。一

2、、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1、植根学科核心内容,创设新颖情境2、关注区域主题事物,体现学科本质特征3、依托地理图表,彰显学科特色4、重视问题探究,展现地理思维过程5、关注时代热点,渗透地理思想1、植根学科核心内容,创设新颖情境以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前沿内容为考查重点,覆盖面较广。关系图式为信息载体,在图示与文字、水平与垂直的情境创设中,考查考生对地理信息的感悟、解读、判断、分析的能力。2、关注区域主题事物,体现学科本质特征如综合题第26题,选择了区域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特征都较明显的贺兰山地区,采用直观和丰富

3、的文字资料、区域图和景观图,全方位、综合地呈现试题信息,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入手,进而考查区域内部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空间变化到时间演变,从自然到人文,紧紧围绕“山”和“水”这区域地理环境中的主题要素进行“知地析因究理”。3、依托地理图表,彰显学科特色地理图表能够将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直观表现出来,利用获得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全卷共有各种图表11幅,其中区域图5幅、坐标图1幅、示意图3幅、景观图2幅。4、重视问题探究,展现地理思维过程选择题第7、8题,以“东欧城市的典型空

4、间结构”示意图”为信息载体,要求考生能够判断图中序号代表功能区。5、关注时代热点,渗透地理思想今年的地理试题中隐含了诸如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问题、水资源开发及水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建设,以及我国能源建设等一些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渗透了“可持续发展”这一地理学的核心思想。二、试题分析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1-2题。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解析】图a中Ⅰ到Ⅲ三个阶段显示两个明显特征,图中植被覆盖率减少,居民点增加,可以推知该地

5、降水量减少,但由于居民点增加,用水量增多,蒸发量会减少,地表径流由于植被的减少,水保持作用减弱,使地表径流增加,因此下渗减少,故答案为C。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解析】同样的暴雨过程,由于植被覆盖率减少,使河流径流量变化越来越大,因此Ⅰ到Ⅲ三个阶段对应的径流量变化应该是③②①,故答案为C。【命题立意】通过流域开发不同阶段图,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需要有读图、析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6、,难度较小。上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3-4题3.图中②为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解析】解答本组题的关键是明确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自然带的主要因素。3.从图中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来看,从③到②再到①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受降水逐渐减少的影响,形成了从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景观特征。大兴安岭以东为森林,以西问草原,,贺兰山以西为荒漠故A项正确。4.森林植被的分布与降水和气温关系密切,气温高降水多的

7、地区最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我国森林主要分布于降水丰富的季风地区。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它使得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逐渐变窄,故答案为D.纬度影响森林分布的南北宽度,洋流只影响沿海的森林分布,地形知识影响局部地区的森林分布,对森林的宽度影响很小。【命题立意】本组试题以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难度较小5.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6时B9时C12时D14时6.该日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B日落时刻

8、甲地晚于乙地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5-6题。【解析】本组题的关键是根据图文材料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理。5.图中显示的三条等温线互相平行且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相同。日出前后陆地气温最低,由于海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