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记忆初探:以中国、日本战争电影为例

战争记忆初探:以中国、日本战争电影为例

ID:25579408

大小:5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1

战争记忆初探:以中国、日本战争电影为例_第1页
战争记忆初探:以中国、日本战争电影为例_第2页
战争记忆初探:以中国、日本战争电影为例_第3页
战争记忆初探:以中国、日本战争电影为例_第4页
战争记忆初探:以中国、日本战争电影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战争记忆初探:以中国、日本战争电影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战争记忆初探:以中国、日本战争电影为例战争记忆初探:以中国、日本战争电影为例一、战争电影的特色:宣传重于娱乐  毋庸讳言,自有人类以来便有战争,电影发明以来便有战争片。战争电影作为一种类型,其历史几与电影的现身同步。战争片引发的热情与争议,从来都是跨越种族与国界的,因为电影既是经济产物,又是意识形态的工具,是完美的载体,是传播大众知识的最高级媒体,更是宣扬国家形象与政策的有力武器。影迷们不难发现:同一场经典级重大战役在理念迥异之下,各国不但在战时各自夸耀战果及牺牲之壮烈,用以鼓舞士气,战后更一拍、再拍、三拍,甚至邀集昔日敌国,共同诠释战争的因果,用以传达人类对战争爱

2、憎的赤裸人性。古今中外获得最后胜利者,几乎都是战争电影生产大国,基于政治正确,不免将剧情片伪冒为纪录片上映。这种手法,在战争影片后期制作阶段早已司空见惯。  战争是摧毁和再造文明的推手,是历史跃进、倒退及沉沦的触媒。广义的战争电影具备两项元素:(1)主题要围绕着人民、间谍战和士兵等战争基本层面,包括战事的源由、准备、防范、执行、日常生活及结果或后续;(2)场景不一定局限于战场,而且现代的战争并非仅指单纯的军事行动,意识形态的争斗(例如冷战、心战)亦属其一。因此,反战电影亦为战争电影的一种。  战争电影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影响深远,直接关乎人们思想认知的形成以及战争记忆的

3、发展、演变。郑用之在抗战时期就明确指出:我们深信电影是一种娱乐方式,是一种广告工具,是一种精神粮食,是一种文宣武器。不仅如此,电影甚至可以发挥枪炮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因此,他说:甚且我们能深信:现代钢铁武器所不能做到的事,我们要用电影去做到它。所以,大敌当前,不能忽视电影救国,更不可本文由.L.收集整理不重视救国电影的影响作用。  电影科技见证了战争的因果,内容也不止是战争场景的再现。基于专业的考虑,战争电影的制作者无不在史实与传闻间调整,以兼顾政治、商业利益,还考虑影迷的期待。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制作的战争电影,首要目的都在宣扬国策与提高士气,在娱乐中传达捍卫

4、无可取代的自身形象及利益。  日本和中国在地理上唇齿相依,在历史文化上又有兄弟之谊,偏偏中国及其台湾、香港都曾是日本军国主义铁蹄下的惨痛受害者,蒙受了巨大的战争灾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扮演了多种极不光彩的角色,既是对外侵略战争的发动者,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成为战争的失败者。战后的日本,虽自战败国阴影中复苏有年,但在美国核子伞保护下的内政外交同样风雨不断。在曲折的复兴路途上衍生的种种情绪,均具体反映在战争题材的电影作品中。  前十多年来,中日军事冲突危机基本上已见收敛,反射在电影文化基调上,则明显由阳刚转趋阴柔,由英雄崇拜及好战风格逐渐步上人性至上、生命至

5、上的人道路线。但即便是人道主义渐次抬头,其制作动机与目的,在比重上依旧是宣传高于纯正的娱乐。近些年来,随着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抹杀有关东亚战争记忆、否认战争罪行、颠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等倾向越发明显,这也同样反映在影视作品的制作上。  二、意识形态的秀场  早在1949年之前,中国的电影制作与营销就一直是国共内战的另一种对抗的延长。对日抗战结束时,中国共产党推出的统战电影以1947年上映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与《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代表,沉重打击了执政行的尊严,后者还分两集推出:上集为《八年离乱》,下集为《天亮前后》。  1949年以后,军事片更是重要的片种

6、之一。被压迫者武装反抗的壮举,为共产党人二十二年的革命战争历程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此类创作受到苏联和美国同类影片的深刻影响,师法苏联犹甚。抗战影片多描写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游击队、武工队及老百姓的抗日斗争,例如《平原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均属之。  中国共产党首部自制战争电影是《中华儿女》,其后整个二十世纪大致经历了四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现在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初,以怒吼式战争片为主。第二次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十七年,以讴歌式战争片为主,多取材于抗战、解放战争或抗美援朝战争,提醒人们不忘过去,鼓舞人们

7、努力工作建设新家园。单是1953至1955年,战争片就占故事片的七分之一、1955年首次摄制了海军战争片《怒海轻骑》,1958年推出了第一部空军战争片《长空比翼》。第三次高潮在文革结束的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以反思式战争片为主,重新审视r战争与人的关系,挖掘战争中人的心理活动,大胆探索表现形式。第四次在八十年代末剑九十年代,娱乐式战争片是其主流,一方面国家大力倡导主旋律创作思想,另一方面在市场压力下,必须通过主旋律娱乐化的方式,发挥这一类型影片的特性。中国大陆新锐导演往往都靠战争影片一炮而红,例如谢晋导演的《红色娘子军》、张艺谋导演的《红高梁》等。进入二十一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