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认识误区创设数学味的情境

走出认识误区创设数学味的情境

ID:25593417

大小:6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1

走出认识误区创设数学味的情境_第1页
走出认识误区创设数学味的情境_第2页
走出认识误区创设数学味的情境_第3页
走出认识误区创设数学味的情境_第4页
走出认识误区创设数学味的情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出认识误区创设数学味的情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走出认识误区创设数学味的情境  [摘要]由于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片面理解,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真正的情境教学应该是既要创设生活情境,又能承栽学科教学任务,恰到好处地兼顾到儿童的特点和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让教学走向有效、生动、深刻。数学课堂要创设充满数学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设情境;学科特点;儿童心理    华东师范大学方智范教授在《语文新课标对情境教育理念的吸纳》一文中说,在起草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时有意识地吸纳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李吉林老师20多年的研究

2、,其情境教育的理论早就不再囿于语文学科,从情境教学拓展到情境教育又发展到今天的情境课程,她已经让“情境”成为当代教育的一个关键词。我认为,新课标中“情境”一词的诠释应该向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靠近,而不是参考国外若干情境教育的理论。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文本中,“情境”一词共出现了67次。课改实施中“情境”的流行显然与新课程的价值导向有关。  有人说,面对“流行”,我们习惯了去模仿,而很少有机会去寻找源头;我们习惯了“被告诉”,而很少自己思考。如果陷在误读误解的泥沼中,我们怎么可能有真正的领悟和把握?又怎么可以任由这样的理解来改造我们的课堂?所以我们首先

3、很有必要零距离地聆听李吉林老师对“情境”的论述:  ——情境教育之情境,是“有情之境”,是“活动之境”,是人化的情境,是一个有情有趣的网络式的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它是将教育、教学内容镶嵌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大背景中,从而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  ——这样的特定情境中蕴含着教育者的意图,它们使儿童的生活空间不再是一个自然状态下的生活空间,而是富有教育的内涵,富有美感的、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这就是情境教育特意创设的或者优化的情境。  ——情境教学的“理寓其中”,正是从教材中心出发,由教材内容决定情境教学的形式。教学过程中创设的一个又一个情境都是围绕着教材中心展现

4、的。这种富有内涵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情境,才是有意义的。  ——取“情境”而不取“情景”,其原因就在于“情境”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情境”讲究“情绪”和“意象”。  综观今天对数学课堂“情境”的“批判”,有的课堂只关注了现实生活情境丢掉了学科特质而引发了“去数学化”的不良倾向,把“情境”等同于“现实生活”;有的课堂表现出为情境而情境;有的把含有数学信息的物化的场景混淆于情境。所以老师们面对实际教学中一些“变味”“走调”的情境创设,发出少些“追风”,多些思辨的呼吁,提出了让情境拥有“数学”的脊梁。真理越辨越明,只是我们更应该思考:是情境这一命题本身的价值问题,还是我

5、们对命题的内涵及操作的认识发生了偏差?  重读李吉林老师的阐述,我们会发现,变味和走调并不是“情境本身惹的祸”,是我们作为实施者对情境的理解还停留在“望文生义”或“囫囵吞枣”的阶段,就随意改造我们的课堂。  领悟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我们便能走出对情境的误读,便能辨析“自然状态下的生活”不等同于“优化的情境”,便能在创设情境时牢牢把握“儿童的特点”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这把金钥匙的正反两面。如此,我们也便能泯然而笑于从新课程实施之初的“跟风而上”到今日迁怒于情境本身的“众矢之的”,也一定会对批判后的建设更有信心——让“情境”在数学的天空重焕应有的光彩。  下面

6、,我结合自己的一节实践课例《用字母表示数》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优化选择。    一、创设充满数学味的情境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想知道自己将来能长多高吗?这个公式可以预测你的身高[出示:a=(b+C)÷2×1.08]。看到这个公式,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用字母代表的是不是要我们求出来的数?  生2:这儿的字母代表的是什么数?  师:今天,我们就试着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字母。  师:让我们的研究从一首儿歌开始吧。(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学生情不自禁地往下编,师生对起了口令)  同学们,咱们这样说下去能说得完吗?(

7、学生纷纷表示不能)  师:谁有本领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用一句话表示出这首儿歌?  生1:每只青蛙1张嘴。  生2:几只青蛙几张嘴。  生3:很多只青蛙很多张嘴。  生4:n只青蛙n张嘴。  师: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想法。  生1:我喜欢最后一种方法。我觉得这样既简便又能让人看得懂。  师:是啊,多简洁呀!咱们真该为创造出这种方法的同学鼓鼓掌。(输入第四种方法)你认为这儿的n可以是哪些数?  数学教育是学科教育,是与数学不能分开的教育。在数学上,字母作为数学符号有两种作用:一是作为专有名词,例如,自然数集合用N表示;二是作为一个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