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

ID:25601692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_第1页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_第2页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_第3页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_第4页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教学建议  一、课文概述  本文介绍了梵高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种土豆的人》的艰苦过程,表现了梵高执著如一的艺术追求和不断探索的可贵精神。人物传记是必须以史料的真实性为基础的,但并不排斥生动、细致的描写。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恰如其分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之能很好地为表现梵高的精神气质服务。  二、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7段)这一部分记述了梵高在创作《种土豆的人》时所遇到的外在的不利环境和梵高自身在艺术上的困惑和缺憾。第1段至第3段叙述了梵高在纽恩南处于一种敌对氛围中。当地的神父已经对他下了逐客令,

2、何去何从成为一个重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4、5、6段介绍了梵高作品的基本内容及其作品的不足和缺陷,梵高认识到他的作品没有一件可以真正地表现农民的精神实质。这促使他下定决心继续留在纽恩南。  第二部分(第8段至第18段)这一部分主要记述了梵高在11天内的创作活动。第8段介绍了他第一次在德格鲁特家画全家吃土豆情形的状况。第9段至第17段介绍了他第二次作画的状况。这11天里,他一直在作画,也一直在探索追求。“表现劳动者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自己的食物”即表现出农民的精神本质和性格特征是他的创作目的。为了这一目的,他全神贯注,不顾一切地作画;并一再地推翻自己的

3、作品,这都源于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及他在艺术上的崇高追求。第18段叙述了梵高作画的整体情况,每天都干得很晚并总是进行新的尝试,反映了他不断探索,坚持不懈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19段至第29段)记述了《种土豆的人》的诞生过程,表现了梵高对艺术的执著。第19段叙述了梵高极度亢奋的情绪状态。“他兴奋得要发狂”。第20段到第29段具体详细地记叙了梵高是如何创造《种土豆的人》的。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又一次地面对着德格鲁特一家作完了画。但他回到画室后,审视自己的作品,发现它还是缺乏内在的精神,他意识到他又失败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经过思索,重新工作,终于找到了作

4、画的真谛:通过描绘自然来表现自己的个性。这一意识看起来来得太突然,却是在长期的坚持创造,坚持思索中,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准备才获得的。在第27段中描写了《种土豆的人》的画面内容。那是充满安宁的图画,这就是梵高真正想要的。“捕捉那正在消逝的事物中存在着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正是他的艺术追求。因此他在作品完成后得到了彻底的安宁,并带着这幅画开始了新的艺术征程。由此可以想见这幅画创作的成功对梵高在人生和艺术上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三、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1.正面描写:又可细分为外在行为描写和内在心理描写。在本文的学习中要注意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尤其是关于梵高的心

5、理描写,从中可以窥视其骇人的人格力量。  2.侧面描写:要注意韦尔斯神父和德格鲁特一家对待梵高的不同态度,这实际上象征了对前驱者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正是把梵高放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矛盾错综的背景下来刻画的。  3.虚实结合:应该说刻画的梵高这一形象,基本上是符合历史真实的,但也加入了不少合理的想像。  四、文中的心理描写  文中有不少心理描写,如第5段是整段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反映了梵高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下沉重、迷茫、苦闷的心理状态,也表现出他对艺术的执著和忘我。第17段写道“一种半是愤怒半是无能为力的情绪揪着他的心”,这里是对他在失败后极端痛苦的心情的真实形

6、象的说明。正是他对艺术的执著和认真才令他如此的痛苦不堪。  五、文中的细节描写  文中有一些细节描写,如第6段,在他下定决心继续留在纽恩南后,他“瞟”了一眼日历,这个“瞟”字表现了他的果断,他已决定在作品没有达到令自己满意之前,决不放弃,所以他不再考虑其他东西,而只考虑与他作画有关的事情。第22段的一个细节:他把烟斗中的烟末吸得一点不剩,与前面的“点燃了烟斗,站在那里凝神注视着自己的作品”相照应,由此可见他思索时间之久。第23段,梦高面对自己在纽恩南的最后一幅画还是不满意。在长久的思考后,写道“他从沙发上起来,扯下画框上的画布扔到角落里”这一个“扯”字有

7、力而迅速,表现出他已有了新的想法,又一次否定了自己的作品,果断坚定。第28段写道“他注视着自己的作品。他笑了”,一个“笑”字充分反映了他引以为豪的成就感与彻底的满足感。  六、理解文中的虚构  传记文学既然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就应该允许有虚构的成分,这也可以说是~种再创造。但是这种再创造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要达到更高的真实——心灵的真实。比如本文虚构了韦尔斯神父与梵高的冲突,并通过斯蒂思母亲的四强化了这种冲突,意在一种严酷的环境里将梵高对艺术的执著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再比如本文有多处梵高的心理描写,这显然是虚构的,但我们却不能说它不合理,因为这些描写真实

8、地表现了梵高的精神世界。正是这种真实与虚构的完美结合,才使得梵高这个形象如此丰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