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发热180例疗效观察

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发热180例疗效观察

ID:25602094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1

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发热180例疗效观察_第1页
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发热180例疗效观察_第2页
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发热180例疗效观察_第3页
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发热180例疗效观察_第4页
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发热180例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发热180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发热18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小儿发热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采用安儿宁颗粒治疗,对照组90例给予小儿感冒颗粒治疗。观察退热、祛痰、止咳和消除咽部疼痛及其他全身症状,副作用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疾病恢复天数、疾病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后血常规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安儿宁颗粒能有效地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关键词]小儿发热;安儿宁颗粒;藏药  [中图分类号]R272[文

2、献标识码]A[]1673-7210(2009)11(c)-053-02  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发热18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小儿发热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采用安儿宁颗粒治疗,对照组90例给予小儿感冒颗粒治疗。观察退热、祛痰、止咳和消除咽部疼痛及其他全身症状,副作用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疾病恢复天数、疾病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后血常规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安儿宁颗粒能有效地治疗小儿外感发

3、热。  [关键词]小儿发热;安儿宁颗粒;藏药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A[]1673-7210(2009)11(c)-053-02  小儿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咽部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热证多寒证少、年龄愈小兼证愈多的特点。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范畴。西医以休息、多饮水及对症治疗为主,同时加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金诃安儿宁颗粒是藏医传统古验方,经藏医长期临床应用,发现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的作用,用于小儿伤风感冒、肺

4、炎、支气管炎及其引起的咳嗽和发热等症。我院于2008年1月~2009年3月以金诃安儿宁颗粒治疗的小儿外感发热90例为治疗组,以小儿感冒颗粒治疗的9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退热、祛痰、止咳和消除咽部疼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病名与证候,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1.2西医诊断标准依据全国防治感冒科研协作座谈会议标准进行诊断。  1.1.3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

5、;②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③病程≤3d。  1.1.4排除标准重度营养不良或伴有其他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全身性疾病患者和精神病患者。  1.2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180例患儿均系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例,男97例,女83例;年龄<1岁者10例,1~5岁者123例,>5岁者47例;病程<2d者55例,2~3d者125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其中,治疗组年龄<1岁者5例,1~5岁者62例,>5岁者23例;病程<2d者28例,2~3d者62例。对照组年龄<1岁者5例,1~5岁者6

6、1例,>5岁者24例;病程<2d者27例,2~3d者63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金诃安儿宁颗粒,由天竺黄、红花、人工牛黄、岩白菜、甘草、高山辣根菜、短管兔耳草、白檀香、唐古特乌头、蔗糖等组成,1岁以内1次1.5g,1~5岁1次3g,5岁以上1次6g,1天3次,开水冲服。对照组给予小儿感冒颗粒,由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板蓝根、地黄、地骨、白薇、薄荷、石膏、蔗糖、糊精组成。1岁以内1次6g(1袋),1~3岁1次6~1

7、2g(1~2袋),4~7岁1次12~18g(2~3袋),8~12岁1次24g(4袋),1天2次。两组均以3d为1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临床症状,如体温、咳嗽、咳痰、咽痛等。  1.5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文献标准[1],进行疗效判定,①临床痊愈:用药4~24h内体温恢复正常(腋温37℃,不再回升)。②显效:用药25~48h内体温恢复正常。③有效:用药49~72h体温恢复正常。④无效:用药72h以上体温不降,病情发展者。  1.6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hi

8、;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论文下载  两组病例经3d治疗后,观察其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以及体征消失时间和疾病痊愈率,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见表1~3。  3讨论  小儿外感发热系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占门诊人数的34.4%~60.2%,病原学筛查证实90%为病毒感染。据统计,呼吸道病毒感染中90%的患儿表现有发热症状。在目前临床使用的退热药中,西药疗效肯定,但口服药大多有胃肠道反应,在退热的同时,多数药物还有较强的发汗作用,对小儿康复有一定影响。肌肉注射又不易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