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工资发放周期

绩效工资发放周期

ID:25617228

大小:27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1

绩效工资发放周期_第1页
绩效工资发放周期_第2页
绩效工资发放周期_第3页
绩效工资发放周期_第4页
绩效工资发放周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绩效工资发放周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个人所得税角度浅析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周期(完整版)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直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政办〔2011〕136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直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政办〔2012〕95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事业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政办〔2013〕26号)精神,要求各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一般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方式由单位确定,根据单位制定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作出的考核结果发放

2、。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按7:3至4:6掌握。目前,我县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一般按7:3执行,即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的7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的30%。实行绩效工资后,每月相对固定的工资由职务(岗位)工资、级别(薪级技术等级)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的70%)组成,财政局通过银行代发到个人账户。奖励性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的30%)由单位自行制定发放周期并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周期可以按月、按季度、按半年及按年执行。下面以某单位工资最低的职工甲及工资最

3、高的职工乙为例,仅从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角度分析不同发放周期的优劣。表1.财政局各月代发工资明细表姓名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各月应发工资合计各月扣款各月实发工资额失业金住房公积金医保金小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甲550165648136313.63109.0427.26149.931213.07乙680583997226022.60180.8045.20248.602011.40上表数据说明:1、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扣款比例分别为应发工资额的1%、8%、2%;2、按我县标准,甲、

4、乙每月绩效工资总额分别为925元、1424元;各月扣作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数额(绩效工资的30%),甲为277元(927×30%),甲为427元(1424×30%);3、⑤=②+③+④,⑨=⑥+⑦+⑧,⑩=⑤-⑨;4、《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按规定比例提取并缴付的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不计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即表中第⑨列;5、各月不含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工资薪金收入(以下简称各月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收入)=各月应发工资合计⑤-免税金额⑨,则甲各月相对固定的工

5、资、薪金收入=1363-149.93=1213.07元,乙各月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收入=2260-248.60=2011.40元。10一、奖励性绩效工资不同发放周期下应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1、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假设奖励性绩效工资仅得到个人扣发额)姓名相对固定的  工资薪金收入按月计应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应纳税所得额各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全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⑴⑵⑶⑷⑸⑹=⑸×12甲1213.07277000乙2011.40427000上表数据说明:1.⑵列数据见《表1.财政局各月代发工资明细表》说明5

6、,以下各表相同;2.⑷=⑵+⑶-费用减除标准3500元,值小于零时视为零,以下计算相同。2、按季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假设奖励性绩效工资仅得到个人扣发额)姓名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收入按季计应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全年共4次)全年各季发放绩效工资时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全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有三次须当月工资合并计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另一次可按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⑴⑵⑶⑷⑸⑹=⑷+⑸甲1213.07831(277×3)000乙2011.401281(427×3)000上表计算

7、如下:1.⑷列计算:甲=1213.07+831-3500<0,不纳税;乙=2011.4+1281-3500<0,不纳税;2.⑸列计算:甲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税所得额=831-(3500-1213.07)<0,不纳税;乙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税所得额=1281-(3500-2011.40)<0,不纳税。3、按半年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假设奖励性绩效工资仅得到个人扣发额)姓名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收入按半年计应发 奖励性绩效工资    (全年共2次)每半年发放绩效工资时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全年

8、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一次须与当月工资合并计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另一次可按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⑴⑵⑶⑷⑸⑹=⑷+⑸甲1213.071662(277×6)0.000.000.00乙2011.402562(427×6)32.2032.2064.401.上表⑷列计算如下:甲应纳税所得额=1213.07+1662-3500<0,不纳税;乙应纳税所得额=2011.40+2562-3500=1073.40,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3%和0,发放当月应纳税额=(2011.40+256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