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ID:25623153

大小:6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1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_第1页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_第2页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_第3页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_第4页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教学计划[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教学计划]文章来一、本计划制定的依据历史是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并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教学计划。历史学科是高中学生必修的基础学科。历史教育对提高高中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一第二学期的历史教材是在学生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历史的基础上,以叙述世界现代史为主,把有关的中国历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作重点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总的趋势,了解现代中国如何在世界大环境中发展,从而加深学生对现代中外历史和中国国情的认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本文内容_摘自.EDuZHAI.Net中国教育文摘

2、历史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被列为副科,因而极不重视。尽管在初中对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已有接触,但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初中会考对毕业、升学无影响,再加上初中会考开卷考试,题型简单,所以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综合、运用能力,有的部分学生连基本的历史线索都搞不清。进入高一后对新的要求很难适应。上学期期末区统测,成绩令人担忧,我们的平均成绩61.11,及格率59.02%,优良率3.28%,低分率2.73%。区平均成绩66.08,及格率74.33%,优良率12.25%,低分率2.7%。差距是明显的,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已逐渐开始适应高中的学习,对高中历史学习的要求、难度有了明确的认识,正

3、努力改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相信他们在本学期的会考中都能顺利过关。二、本计划应达到目标和力争达到的目标1.·思想教育目标:(1)··习现代中外历史知识,了解现代中外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现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现代各历史阶段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掌握有关的历史概念。(2)·接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以及道德情操教育,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历史感和责任感。2、能力目标·(1)能分析、概括历史事实,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并上升为历史发展规律性的认识。

4、(2)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3.分类目标(1)··从19世纪中期起,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几代先进的中国人,千辛万苦地向西方找寻真理,都失败了。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历史,包括中国解放以后的历史说明:社会发展既有曲折,又是不断进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尽管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但这一制度已经初

5、步地然而又是有力地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教学工作计划《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教学计划》(..)。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个时代的趋势。(3)··中外优秀文化对推动社会进步,提高民族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要注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4)··中外各国历史的发展说明,只有安定的环境,才能发展生产,使国家富强。这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具有普遍的意义。4.教学质量目标:·会考合格率确保95%,力争100%。三、具体实施计划周次课时内容层次章节知识内容知道理解比较第一周

6、第一课时(二十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维埃俄国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十月革命开创了历史新纪元√(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作用√第二课时(二十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前后的中国(1)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第三课时(2)五四运动√第二周第一课时(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4)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第二课时(二十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英法操纵的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五国海军协定》√(2)巴黎和会的实质及其后果;华盛顿会议

7、抑制日本独霸远东的作用√(3)意大利法西斯上台√第三课时(二十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革命运动与民族解放斗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孙中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第三周第一课时国共合作,开创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局面;国民革命运动的挫折√第二课时(二十五)20至30年代的苏联(1)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作用√√第三课时(二十六)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