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标准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标准

ID:25624792

大小:92.58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21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标准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标准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标准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标准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标准所属系部中医系适用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课程编码0402021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6学时84开课时间第一学年度第一学期编写执笔人李静、董小君等审定负责人王农银编写日期2011年9月20日审定日期2011年9月25日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及任务16《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由中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按照中医学的逻辑体系组织而构建的理论体系。它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为科学方法论,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理论核心,并融合了历代著名医家真知灼见的一门课程。本课程包括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两部分内

2、容。认识论方面主要是以阴阳五行、整体观念等哲学思想以及藏象学说等为代表的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的认识;方法论主要是以辨证论治、养生防病为核心的临床思维方法,遣方用药法则等。本课程体现了古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有机融合,是中医院校各专业学生学习中医药学其他各门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所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这种中医基础知识的奠定作用将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灵魂,课程中所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对临床实践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功底对学生以后参加临床医疗实践活动,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临

3、床辩证水平以及开拓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部分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知识,为学习中医其他各科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对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进行初步训练。课程要求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古代的哲学理论——阴阳五行学说,掌握人体脏腑、精气血津液、经络的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初步了解人体脏腑的主要病理表现。二、技能目标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用验案来对照理论,结合理论进行辨析讨论,让学生亲身感受临床诊疗经过,培养学生的临床兴趣,使得理论与临床应用有

4、机结合,并直观形象地把握理论,能初步运用中医理论来辨析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三、职业素质和态度目标16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逐渐了解中国传统医学在防病治病方面的魅力,理解并热爱中医,形成对祖国医学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情感,逐步确立为人类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做贡献的人生理想。第三部份 课程教学框架设计与学时安排《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如下:课程在第1学期开出;总学时84学时,理论学时82学时,实验学时2学时。  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序号教学任务模块理论/实验学时分配1绪论理

5、论教学62第一章阴阳五行理论教学10实验教学23第二章藏象理论教学184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理论教学65第四章经络理论教学6实验教学26第五章体质理论教学2(自学)7第六章病因理论教学168第七章发病原理理论教学29第八章病机理论教学810第九章养生、防治、康复原则理论教学6总学时84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标准16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进入中医药学领域的入门课程,是探讨、研究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必修的基础课程,是中医药学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亦是高等职业中医教育重中之重的课程。在全校所有中医药类专业中,《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覆盖面是居于首位的。

6、绪论一、任务目标  1、知道中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  2、归纳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知道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辩证观。  4、说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要点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黄帝内经》  2、《神农本草经》  3、《伤寒杂病论》  4、《诸病源候论》  5、《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6、金元四大医家  7、《温病条辨》8、瘀血致病说9、《本草纲目》10、中医药学对世界医学的贡献16(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  三、教学活动建议  以课堂讲授为主,充分利

7、用多媒体教学,讲授中医的历史沿革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对于名医名著及其贡献的讲授,适度的引入小故事以激发学生对中医学习的积极性。第一章阴阳五行  一、任务目标1、说出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2、说出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3、知道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能利用阴阳属性分析归类事物和现象。  二、教学要点  (一)阴阳学说  1、阴阳的概念。2、阴阳的交感、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二)五行学说  1、五行的概念。  2、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以及制

8、化、母子相及。  三、教学活动建议16  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启发讨论、课外辅导和自学是本章节的主要学习方法。在课堂上重点讲授的基础上,给学生指定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