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6子刘子自传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6子刘子自传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ID:25636417

大小:62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1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6子刘子自传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1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6子刘子自传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2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6子刘子自传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3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6子刘子自传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4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6子刘子自传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6子刘子自传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6 子刘子自传鲜花艳极了整个春夏,却无法摆脱秋风中的凋零,因为他曾经有的张扬,给人以叹惋和遗憾“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而绿叶却永远矜持着自己的色彩,因为内敛,纵然飘落也只会引起人的怜思。美字体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赏美文刘禹锡诗文背后故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洛阳才子刘禹锡的这篇脍炙人口、充满哲理、让人读后为之击掌的《陋室铭》,被人们赞誉为古今绝唱之作。但在刘氏文章背后,却有着一段辛酸而有趣的故事。刘禹锡博学多才,是唐代的大诗人、哲学家,还精通医术,他的诗词豪迈旷远,人称他为“诗豪”。刘禹锡18岁考取进士,

2、后不断擢升,历任监察御史、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等职。他为人正直,气骨高遒,在朝内反对宦官的腐败和藩镇的割据势力,后因参与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被一贬再贬,逐出洛阳长达20余年之久,最后降职为安徽和州县刺史。按朝廷规定,刘禹锡的住房应在县衙内,但是和州县太爷是个“势力眼”,看人下菜,给他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搬了进去。他环视住地有一种新鲜感,便提笔写了一副“面对大潢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信手贴在寝门上。知县看了对联,认为他因革新降职,对被贬到和州县还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为了教训他,又把刘禹锡的住所迁到较远的德胜河

3、边,并把住房面积减半。刘禹锡搬到新居,看到那里依山傍水,岸柳婆娑,杂花争艳,芳菲宜人,怡然自乐。于是,他又撰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看了又恼火又害怕,恼他仍执迷不悟,怕他惹出麻烦牵连自己,又下令将他的住所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看他还怎么接待鸿儒们来此聚会。果然因室内无立足之地,门前逐渐寂寥。绝处的努力,往往有逢生的回报,逆境使诗人的灵魂更加高洁。这时他写成了《陋室铭》,并请人碑刻后竖于门外。此精妙短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又发人深思。铭文也充分显示出作者的博大胸怀、高尚情操及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知县本来怕他惹事,结

4、果此文面世后,路人争相传抄吟诵,一时间小城沸沸扬扬,赞赏之声不绝于耳。有人说,假如刘禹锡不参与当年的革新,不得罪宦官,官运亨通,深居洛阳,恐怕也就写不出这篇传世之作了,更不会有后来的数百篇美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人这些通俗清新、富有民歌色彩的诗篇,如潮涌,似火燃,在唐诗中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他的哲学著作《天论》,立言自然的职能在于“生万物”,人的职能在于“治万物”,有力地驳斥了当时盛行的“因果报应论”和“天人感应说”。一、内容梳理二、把握主旨刘禹锡在自传中叙述了自己的出身和从政经历,特别是他参与“永贞革新”的

5、情况,他认为“永贞革新”所做的事是正确的。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研究中唐历史的可贵资料。三、艺术特色1.选材集中,感情沉郁。本文是一篇自传,选材集中于“永贞革新”一事。回望“永贞革新”是自传的中心内容。刘禹锡临终前写的这篇自传,既是为王叔文辩护,也是为自己辩护,表明自己参加“永贞革新”的正确性。2.记事为主,语言平实。作者语言质朴、平实,叙述了自己的生平经历。先回顾自己的出身,然后围绕“永贞革新”一事,写了自己革新前的政治经历、参与革新的经历、革新失败后自己遭贬的经历,一点也没涉及自己在文学哲学方面的成就,以事件为中心,为自己的志节辩护,重点突出,给人鲜明的印象。1.

6、《子刘子自传》名为自传,为何一点也不涉及文学哲学等个人成就?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自己给自己写传,本来不多,偶尔有人写自传,也大多是自我调侃一番。而刘禹锡的自传严肃严谨,且一点也不涉及文学哲学等个人成就的内容,是中国文化中罕见的“政治自传”。作者因为参加了“永贞革新”后屡遭贬谪。晚年回顾一生,抱病写下这篇政治自传,公开为自己参加“永贞革新”辩护。文中回望“永贞革新”,“其所

7、施为,人不以为当非”既是为政治盟友辩解,也是一篇自辩文章,表示自己志节不渝。《子刘子自传》收笔后,刘禹锡卒。2.文末的“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你如何看待刘禹锡的官场生涯?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文末的“铭文”对未能实现自己的革新主张感慨万分,表明了自己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但同时也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痛苦心境。刘禹锡一生的转折就在于“永贞革新”,以至后半生长期流

8、放,颠沛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