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 毕业论文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 毕业论文

ID:256416

大小:4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07-14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  毕业论文_第1页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  毕业论文_第2页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  毕业论文_第3页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  毕业论文_第4页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教育目的作为支配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它支配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目的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在21世纪的今天,“全面发展”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目的论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进步。现就重在分析我国的教育目的和现阶段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国外的教育目的,教育的价值取向及人文教育目的观、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和美国的教育目的的比较研究,从而思考厘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关键词】教育目的;人本位的教育目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

2、向这是一个世界科技风云变幻的时代,国家间综合实力的竞争愈演愈烈。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而民族素质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人民的智慧上,还体现在人民的道德水平上。为了抢夺国家发展的制高点,培养世界竞争的人才,世界各国纷纷制订各自的道德教育目标,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道德人才。例如,我国就确定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德教育目的,美国则把培养“合格美国公民”作为道德教育目的。中、美二国都在艰苦探索着道德教育目的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

3、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作为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不但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新的方法指导,而且为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和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相继对教育目的做了新的规定。然而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以及近期由于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变幻莫测的社会历史背景中,人的发展在“全面发展”风向标的笼罩下

4、逐渐迷失方向。因此本文重在探究我国教育目的和现阶段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国外教育目的,并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思考厘定教育的价值取向。一、对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分析1.政治教育色彩浓厚,指导性欠缺。从建国以来,我国多次对国家教育目的进行修订,回顾这一历程,如毛泽东于1957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一方面正式肯定了这一教育目的,指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

5、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正确地解释了全面发展的含义,是我国教育的目的。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都明确论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教育目的。从中不难发现,我国的教育目的虽经多次修订,但其主要内容变化不大,我国教育目的所要求培养的人才,都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接班人”。可见,我国历来只有政府颁行的“指令性教育目的

6、”,没有教育家提出的“指导性教育目的”‘人们关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研究,基本上局限于对指令性的教育目的的宣传、解释,对教师所领悟的教育目的,教育活动中体现的教育目的及其效应,缺乏实践证明研究与理论分析。1.理论的研究需要与教育目的形成体系结合。从历史到现在,教育家在教育问题都一直在不断的进行研究,并作出很多探索,但是大多数忽视分工、社会经济形态对教育的影响。当代中国教育的体系包括:教育目的体系和新时期的课程目标体系。我国教育目的研究多停留在罗列各个年代的教育目的、其中共同的精神实质和制定的理论依据,

7、有关教育目的的不同的争论性问题很难在教育类著作中出现。尽管有个别反思性研究,也只是针对一、两个问题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理论的缺少不利于大众尤其是初学教育学的学生形成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完整性认识。没有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教育活动实践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2.对我国教育目的实践指导效果的反思性研究少。教育目的是为了指导教育活动的实践而确定立质的规定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作为教育目的确立的动力,又可以检验教育目的效果,通过反馈教育的效果然后改进并完善我国的教育目的。然而教育目的是有关部门主

8、观意识的产物,难免出现于实践不符的情况。如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这个时期,教育为政治经济服务的观念必须做出让位,如果我们能变换思维角度,如从教学实际效果触发、从教师对教育目的的理解和运用出发、从学校的教育定位出发进行探索、则可能发现我国教育目的实践性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这方面,一些民办高校做得比较好。一、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理论纷争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活动既有能动性又有被动性,它是一个蕴含种种矛盾的冲突的张力结构。因此在这种活动中必然存在着价值选择的问题。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