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几点尝试论文

浅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几点尝试论文

ID:25653438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浅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几点尝试论文_第1页
浅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几点尝试论文_第2页
浅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几点尝试论文_第3页
浅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几点尝试论文_第4页
浅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几点尝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几点尝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几点尝试论文数学课程标准将自主探索列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将自主探索列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了尽快实现这一转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现就此谈点肤浅体会.1精心创设探索的问题情境所谓

2、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表明,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因此,教师应当把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为自主探索奠定基础.例如,在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中,笔者针对学生对教材中向东、向西行不易理解的现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3、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首先出示学校教导处对某学年一年级各班异动人数的统计表:接着分步提出下列问题:(1)各班人数是怎样变化的(增加或减少)?变化了多少?(2)如果将转进、增加记为正,转出、减少记为负,怎样用等式表示各班人数变化的数量关系?(3)从上述6个等式中,你能发现有理数加法的些规律吗?(4)有理数加法与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有什么不同?、上述设计以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为切人点,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研讨,给学生以主动思考的线索,让其亲身经历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

4、动经验,感受到自主探索的成功体验.2给足学生探索的自主空间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具体来讲,在操作中要强化以下三点:一是遵循学生主体性原蜊,多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把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尽可能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卷入学习过程,让其读、让其想、让其练,让其亲自进

5、行学习实践和学习新知的尝试活动,教师要彻底改变一讲到底、越俎代庖的教学方式,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二是采取延迟判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延迟判断是奥斯本智力激励法的一个原则,该原则的要点是限制在畅想和讨论阶段,教师不宜过早地作出判断和批评,使学生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和自由感,最终使艰维走向灵活、深刻和全面.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要善于自我稚化,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6、,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弓I导他们分析产生的原因。三是适度开放课堂,使学生的自主探索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教师可结合教材中‘‘探究性活动”的教学,有意识地用教材以外的知识采激活学生思维,给学生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比如学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带领学生测量校园旗杆、建筑物的高度;学完函数知识,可让学生讨论不同手机的计费方式;学完了增长率知识、可以让学生讨论银行的存款利率等等.与此同时还可将探究的结论写成小论文,笔者在组织学生学完几何)第册第76页的“观察与实验”后,引导学生撰写

7、了“眼见为实”的小论文,学生在小论文中提出“不迷信古人,不迷信书本”、“视角也会骗你,动手实践吧”等观点,让人耳目一新3适时捕捉偶发的挥索契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过程,特别是在耨澡程理念下、随着教学的民主性、启主性增强,教学已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师生有了更多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课堂里随时会进发出意想不到的探索契机收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奇效。在一次公开课上,我讲完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后,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思考题:(x2+Y一z)一4zY.由于一时疏忽、把题目错写为:(z一一)一4zY。

8、导致不能分解彻底.经过短时间的尝试练习后,一名学生举手质疑.这时我并没有急于更改错误之处,而是先充分肯定了这名学生的勇敢精神.然后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请学生们帮我修正错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一下子活跃了,有的改为z一Y一)一4y2;有的改为(2_Y一z)。一4……修改方案大出我所料.在课后反思时,我深刻地体会到,如果当时教师急于纠正错误,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