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ID:25656982

大小:6.88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1-2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第1页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第2页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第3页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第4页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地表形态板块边界分类:两板块张裂分离叫;两板块碰撞挤压叫;岛弧海岸山脉马里亚那海沟喜马拉亚山脉消亡边界生长边界东非大裂谷红海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分别形成哪些地貌?1东非大裂谷1、东非大裂谷是怎么形成的?2、按照板块之间的运动关系,你认为在今后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东非大裂谷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探究: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形成裂谷红海的形成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形成海洋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喜马拉雅山脉隆起。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形成高大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板块运动边界类

2、型宏观地形图示实例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张裂分离生长边界(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山脉和高原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形成海岸山脉、岛弧、海沟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马里亚纳海沟大陆板块内部张裂形成裂谷、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地壳运动留下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断裂的“痕迹”。褶皱断层褶皱与地表形态早期地形谷?山?向斜背斜为什么背斜成谷,向斜反而成山了呢?12233向斜11223背斜背斜与向斜的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新老新老老新背斜向斜新老新老老新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①根据岩层的弯曲形态②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主要)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发生断

3、裂,两侧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断层断层与地表形态2、如果两侧岩石移动幅度很大上升部分会形成什么地形?下降部分会形成什么地形?1、断层线两侧的岩石运动方向有什么不同?甲乙ABC气油水假如图示地区探明含有油气资源和水资源,应在何处钻井寻找?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呢?为什么?背斜——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利于排水岩层形态新老关系地貌实际应用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内老外新背斜山(早期)背斜谷(晚期)有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岩层上隆不易塌陷,不易积水,易开凿隧道内新外老向斜谷(早期)向斜山(晚期)向斜盆地中,易储藏地下水1.块状山:华山、庐山、2.谷地

4、:渭河谷地、汾河谷地3.构造盆地:吐鲁番盆地4.断层构造地带常育沟谷河流断层线附近易形成泉;修建水库尽可能避开断层1、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2、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与地表形态2.断层与地表形态海洋、裂谷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1、板块碰撞2、板块分离——背斜:山地、谷地向斜:谷地、山地地垒:山地地堑:构造盆地或谷地(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华山庐山峨眉山万佛顶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