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汁味功能论文

音乐的汁味功能论文

ID:25657086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1

音乐的汁味功能论文_第1页
音乐的汁味功能论文_第2页
音乐的汁味功能论文_第3页
音乐的汁味功能论文_第4页
音乐的汁味功能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音乐的汁味功能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音乐的汁味功能论文..毕业关键词:汁味功能一、导语孔圣人把“乐”列入“六艺”。作为教学内容之一。“寓教于乐”是他经典的教育模式并传承至今。由此可见,“乐教”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半部《沦语》治天下”,日本著名企业家介川龙之芥要求每位企业高管的办公桌前摆放一本《论语》,可见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及功效力。“乐”作为儒家教学,内容之一,其功用又如何?我们可从《庄暴见孟子》得一窥:“王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人乐乐!”..毕业,由此可见,乐也好,乐也好,只有与大众一起,才能达到音乐的审美价值。二、音乐的汁(

2、质)(一)音的符号(音符)在远古时代,“乐”其实是一个单纯的发音符号,用以呼朋唤友,传情达意,起到团结合作、战胜自然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才逐渐演变成皇家帝室、人民大众的一种娱乐方式,成为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文艺表现形式之一。“音”。可以是吴音、闽音、粤音、京音,但它传人耳鼓的永远是一种心心相通的符号,无论是越剧、闽剧、京剧。鲁迅曾记录过一位盲诗人的谈话:“在缅甸遍地是音乐,房里、草里、树上都有昆虫的吟叫,其间时时夹着蛇鸣‘嘶嘶’。”可见,想象的创造结果虽是新的,但其基础是记忆中储存的“旧材料”,那就是

3、原始的“音”。(二)乐的达意(义符)音乐的词,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诗经》,如《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后来被台湾著名言情女作家琼瑶改编为电视剧《在水一方,抒发一种“有情人难成眷属”的中国式的绝唱。其实,“音—在悦耳,“乐”达,人心。汉武帝设置“乐府”的目的,也出于此,他特设的音乐官署,就是为了收集民间歌谣,用于祭祀及宫廷宴会时用,以达到与民同乐、政乐合一的治国之需,在君民同乐中实现国家的和谐统一。意大利美学家维柯也认为“想象无非是扩大和组合了的记忆。”而这乐词,无论是明眸善睐的人,还是

4、天生的失盲人,他都可以通过想象来感受。如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其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我们可以想象:远在他乡漂泊的游子对家乡浓重的思愁及深闺中的妻子那种孤单、忧愁、怅惘的怨妇形象就栩栩如生地闪现在我们的眼前。古之如此,今亦如斯。古词今唱在港台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演唱模式。它用今人的心理去感受古人的心理。如邓丽君的《月满西楼》把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演绎得催人泪下:《明月几时有》将被贬失意的苏轼在中秋月圆之际渴望亲人团聚的心愿抒发得淋漓尽致:徐小风

5、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把李商隐对尼姑妙玉的如丝如缕的情感诠释成如歌行板,令人心碎:再如黄家驹的《大地亦是把深沉如山的父爱,以歌唱的形式,深深地敲打为人之子的心灵。这就是音乐的“汁”(质)。三、音乐的味音乐的味,大略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通俗类的,如《下里巴人》:另一种是高雅类的,如《阳春白雪》,这是上古遗留下的大致的音乐品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传承且在发扬,例如,中华文明倡导“中庸之道”几千年,至今还经常为“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互损互耗,欧美文明为什么反倒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创新融会贯通?而中国的“青歌赛”直至上届才把“原生

6、态”纳入比赛的范畴?我想从费兰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可找到答案。他认为欧美集中了从基督文明到法国大革命的多种营养,战胜了诸多对手,在物质的充裕、个体的自由、体制的民主和社会的安定等各方面都已进入历史的终结状态,整个趋向都是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消费和游戏。在这一前提下,欧美音乐怎能不:“百花齐放”?它们音乐的原汁原昧怎能不得到最大效果的释放?以至欧美乐坛长盛不衰!我们不妨比较一下欧美音乐与中国音乐之味。内行人不难发现,欧美音乐的味基于两种:一种以“乡村音乐”为代表的柔情味,其代表作《此情可待》:一种以“爵士乐”为代表

7、的火热味,很阳光,像太阳一样火热。而中国的音乐的味有如月亮:含蓄、深沉、羞答答的。如陈琳的《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郑源的《一万个理由》;尤以80代在贺卡上广为传抄的歌句为甚:3.34367463它只是用歌谱的形式却委婉地表达了亲朋好友的互念之情(注:歌词:谢谢你常记得我,我也记得你)。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既显示出中国人独有的抒情手段,更体现出音乐的本质味道。四、音乐的功能音乐的极致目标就是起到教化功能。这符合孔圣人的教育宗旨。音乐如只能起到悦人身态,不能起到教化人的心性思想的目的,这就不符音音乐的本质思想。音乐应起到

8、审美教化功能。(一)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好的音乐让人受良好的熏陶,并被音乐所感染。”欣赏俄罗斯曲家柴秋夫斯基的《1812序曲》,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一种情景:开头,拿破仑军队来犯,国难当头,俄国人们祈求神佑:发展,俄国人们抗敌卫国、同仇敌忾、奋勇拼搏;结尾,灿烂辉煌的钟声、鼓声、礼炮声响成一片,俄罗斯庆祝抗战胜利=这就是音乐的教化功能之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