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论文

ID:25662216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论文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论文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论文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论文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论文黄建峰杨绥冲聂勇王足兰【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酚水平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1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随机分为中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和空白组,每组40例。均经6个月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酚值、症状改善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中西药组、中药组治疗后骨密度、骨钙素显著增加(P0.05),尿吡啶酚显著下降(P0.05);而西药组治疗后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酚无显著变化(P0.05)。与空白组比较,中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中药组比

2、较,中西药组治疗后骨密度、骨钙素显著增加(P0.05).freelenopausalosteoporosis,POP)发病率明显上升,被称为无声的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D低于峰值密度M-1~2SD(均值减去1~2个标准)为骨量减少;低于M-2SD为骨质疏松。表1各组可比性比较1.2病例选择1.2.1纳入标准(1)年龄≥45岁,绝经6个月以上的妇女。(2)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查,股骨上端骨密度与20~30岁的女性相比减少≥25%。(3)临床主要症状为自发性腰背痛和(或)负重性疼痛,次要症状为形寒肢冷或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耳鸣、纳呆、腹胀、大便干或溏泄、小便频数、夜尿多、舌淡红、苔白、尺脉

3、弱等4,5。1.2.2排除标准(1)不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2)代谢性骨病。慢性肝、肾疾病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干扰骨代谢的疾病。(3)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如患严重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性疾病;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曾摘除过卵巢;类风湿关节炎;骨肿瘤或Paget’s病。(4)半年内曾使用过雌激素、钙剂、二膦酸盐、维生素D等抗骨质疏松药物或其他影响骨代谢药物者,服用过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调节剂等影响细胞因子产生的药物。患有其他低骨量代谢性疾病及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合并子宫乳腺疾病者6。1.3治疗方法中西药组每次口服实骨饮(主要成分:熟地黄1

4、0g,狗脊5g,淫羊藿10g,补骨脂5g,牡蛎10g,山药10g等7,采用韩国产自动煎药机制成200ml的软包装)每次200ml,每日2次;钙尔奇D600片(江苏惠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片600mg)每次1片,每日2次。中药组口服实骨饮,每次200ml,每日2次。西药组口服钙尔奇D600片,每次1片,每日2次,疗程均为6个月。空白组6个月内未服用任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1.4疗效观察1.4.1骨密度检测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查测量治疗前后股骨上端同一部位骨密度。1.4.2血清骨钙素用RIA法测定。1.4.3尿吡啶酚用ELISA法测定。1.4.4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根据主症腰腿疼痛程度进行症状

5、评分。重度:疼痛严重、持续痛,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为3分;中度:疼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为2分;轻度:疼痛较轻,偶尔发作,为1分;无疼痛,为0分。治疗前后下降2分为显效(显著改善),下降1分为有效(轻度改善),下降0分为无效(无改善),评分上升为恶化。1.5统计学处理测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比较用χ2检验。2结果见表2。与空白组比较,中西药组、中药组治疗后骨密度、骨钙素显著增加(P0.05),尿吡啶酚显著下降(P0.05);而西药组治疗后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酚无显著变化(P0.05)。与空白组

6、比较,中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中药组比较,中西药组治疗后骨密度、骨钙素显著增加(P0.05),尿吡啶酚显著下降(P0.05),症状改善率显著提高(P0.05)。表2各组治疗前后骨密度、骨钙素、尿吡啶酚、症状改善率比较3讨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P)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发病机制为绝经后雌激素分泌不足,破骨细胞过于活跃,骨转换增加,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影响骨胶原的成熟以及骨矿化,尿钙排泄增多,肠钙吸收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在临床上表现为腰背痛和病理性骨折,绝经后妇女中发生率高达60%以上。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

7、老年病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于提高老年妇女的生命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针对POP的主要治疗方式,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膦酸盐都是目前常用的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对于绝经后妇女予以补充雌、孕激素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药物,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但激素的使用有刺激子宫内膜及乳腺的危险,且可能出现血管收缩症状(潮热、盗汗等)及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危险。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