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草化学成分研究论文

磨盘草化学成分研究论文

ID:25679883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磨盘草化学成分研究论文_第1页
磨盘草化学成分研究论文_第2页
磨盘草化学成分研究论文_第3页
磨盘草化学成分研究论文_第4页
磨盘草化学成分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磨盘草化学成分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磨盘草化学成分研究论文陈勇,杨晨,魏后超,韦韬,欧敏,蔡乐,黄颖【摘要】目的研究磨盘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方法分离磨盘草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MS、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磨盘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freelasterol,3)、β-谷甾醇(β-sitosterol,.freel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5)。结论化合物1、2、3、5均为首次从磨盘草中分到。【关键词】磨盘草;化学成分;锦葵科磨盘草为锦葵科植物磨盘草Abutilo

2、nindicum(L.)S(L.)Sp76~78℃。易溶于石油醚,可溶于醋酸乙酯、丙酮。薄层色谱在紫外光下无荧光,用5%硫酸-乙醇溶液浸板后110℃加热5min,样品斑点呈紫色。IR(KBr压片)光谱:3300cm-1提示有-OH;2921cm-1,2856cm-1,1460cm-1,1060cm-1,提示有-CH3、-CH2;726cm-1提示有-(CH2)n-(n≥4)。由以上分析知,化合物1可能含有的基团是:-OH、-CH3、-CH2-、-(CH2)n-(n≥4)。EI-MS看不出[M]或[M+1]-或[M-1]+等反映分

3、子量的离子峰,故该化合物分子量M无法确定;但出现有69,83,97,111,125,139,153,167…等一系列CnH2n-1烯烃和57,71,85,99…等一系列CnH2n+1碎片离子信号。1HNMR(C5D5N,400MHz)中δ1.3高场区有多个-CH2信号;δ0.90(3H,t)提示有一个端-CH3;在δ3.86(2H,t)有-OCH2信号。13MR(C5D5N,100MHz)δ62.2为直接与羟基相连的亚甲基碳信号;δ33.8为羟基β位的亚甲基碳信号;δ32.1~δ22.9为一系列的亚甲基碳信号;δ14.2为末端甲

4、基碳信号。综上所述,该化合物是一个饱和的长链脂肪醇类化合物,分子式推测为C32H66O。以上数据与文献[5,6]核对基本一致,故推测化合物1为三十二烷醇(dotriacontanol)。结构式见图1。2.2.2化合物2白色粉末(石油醚-丙酮),mp68~70℃。易溶于氯仿,可溶于醋酸乙酯、丙酮。薄层在紫外光下无荧光,用5%硫酸-乙醇溶液浸板后110℃加热5min,样品斑点呈紫色。IR(KBr压片)光谱:2917cm-1,2848cm-1,1463cm-1证明结构中有-CH2-和-CH3;1708cm-1证明有羰基存在;720cm

5、-1提示有-(CH2)n-(n≥4);由以上分析知,化合物2可能含有的基团是-CH3、-CH2-、C=O、-(CH2)n-(n≥4)。EI-MSm/z出现57,71,85,99等一系列CnH2n+1碎片,和73,115,129,143,171,185等一系列CnH2nCOOH碎片提示分子为长链酸结构,基峰57很可能为酸在O处的α裂解得到的丁基碎片离子,60为二次重排生成的碎片离子。1HNMR(C5D5N,400MHz)δ0.82为-CH3,δ1.28附近提示有多个-CH2-信号,δ2.51(2H,d)说明是连有吸电子基团的-CH

6、2-信号。13MR(C5D5N,100MHz)δ176.0为羰基碳信号,δ34.9~δ22.9为一系列的亚甲基碳信号,δ14.3为末端甲基碳信号。综上所述,该化合物是一个饱和的长链脂肪酸类化合物,分子式推测为C32H64O2。以上数据与文献[7,8]核对基本一致,故推测化合物2为三十二烷酸(Lacceroicacid)。结构式见图2。2.2.3化合物3无色针状结晶(石油醚-乙酸乙酯),mp143~144℃。易溶于氯仿、乙醚、热丙酮,不溶于水。10%浓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后呈紫红色,Liebermann-Burchard反应阳性(紫

7、→红→污绿)。IR(KBr压片)光谱:3421cm-1证明化合物存在-OH;2921cm-1,2852cm-1,1465cm-1,1378cm-1提示有-CH3、-CH2-。EI-MSm/z中提示化合物为甾体。1HNMR(CDCl3,400MHz)δ0.68~δ2.35存在连续峰包,即甾体骨架上为数众多的亚甲基和次甲基信号相互重叠而产生,进一步确定为甾体类化合物;δ3.52(1H,m)说明CH与吸电子基团连接;δ5.36与δ5.10附近的峰说明结构中有烯键存在。在13MR(CDCl3,100MHz)图谱中可见特征性的双键信号结合

8、δ121.7(C-6)、δ140.7(C-5)和δ138.3(C-22)、δ129.2(C-23),此为具有豆甾醇骨架化合物的特征双键信号;δ71.8(连氧碳)为C-3位连羟基碳,也得到1HNMR谱中δ3.52(1H,m,H-3)的证实;13MR中其余化学位移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