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与调适论文

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与调适论文

ID:25684067

大小:6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2

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与调适论文_第1页
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与调适论文_第2页
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与调适论文_第3页
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与调适论文_第4页
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与调适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与调适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与调适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的扩招导致了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再加上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本文从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调适措施与方法。【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的扩招导致了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再加上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本文从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调适措施与方法。【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1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突出受金融危机影响,招聘

2、单位及岗位大量“缩水”,大学生就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据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就业指导中心针对200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1522个调查样本中50.3%学生因经验欠缺阻碍求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已签约学生占受访者比例为4.6%,近半(49.5%)的学生还没找到工作,有14.9%的学生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值得关注的是还有27.4%的学生不想马上就业,这一类也可归并入没找到工作的行列,由此可见,近八成在校应届毕业生的工作还没有着落。其中,12.1%的受访学生认为,金融危机的到来给自己的求职之

3、路带来很多不利因素,成为他们最为担心的问题。在谈及当前就业形势时,50.3%的受访者表示形势一般;持乐观态度的受访者占被访学生的39.2%;只有10.5%的受访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示悲观。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面对就业还未感觉到太大的压力。44.2%的受访学生表示毕业后的择业方向是事业单位;26.5%的学生选择国有单位;青睐外资企业的只有18%,而选择民企和私企的学生最少,只有11.3%。据了解,以往大学生就业意向中,外资企业的人气一般都很高,甚至高于国营企业、政府机关,但本次调查结果却显示,外资企业的

4、吸引力已大大减弱,这与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2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心理问题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具有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处于“心理延续尝负期”,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的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

5、极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而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许多大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所学专业领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2.1负性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一种常见的特殊心理现象。它是人或周围环境以

6、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识地接收了这种信息,从而作出一定的心理或行为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暗示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以产生负性的影响,这不仅与周围的环境或人所发出的信息有关,更与信息接受者的人格中的“自我”有关,“自我”影响着人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如果一个个体的“自我”不完整或有部分缺陷,就会留出空间,给暗示提供机会。当外界环境发生了不利的改变,而心理行为不能随之相应地进行调整,那么个体原有的心理平衡状态将被打破,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诸如:冷漠、浮躁、焦虑、从众、依赖、妒嫉、自

7、负、自卑等负性心理。这正如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哈内所说“许多心理变态是由于对环境的不良适应而引起的”。在就业阶段,大学生离开校园步入职场,不仅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改变,而且要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面对高校扩招后“就业难”的窘境,大学生们将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身心疲惫而导致心理失衡。2.2十种负性心理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由于大学生对社会认识不充分,对就业所面临的困难心理准备不足,在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中,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极易受到负性心理暗示,导致以下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因素:2.2.1从众盲目心理。心理学家Myer

8、s认为从众是个体在真实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受到社会或他人对某种职业认同的影响,接受了这种心理暗示,忽略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业的限制,盲目地追求热门职业,哪里人多就往哪里扎堆儿,无形中增加了竞争压力。部分大学生在入学时,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对于毕业以后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并不清楚,缺乏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自身能力的培养,不懂得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在就业时,没有准确的定位。对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以及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