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全文--甲类国学读物

《礼记》全文--甲类国学读物

ID:25688827

大小:108.82 KB

页数:168页

时间:2018-11-22

《礼记》全文--甲类国学读物_第1页
《礼记》全文--甲类国学读物_第2页
《礼记》全文--甲类国学读物_第3页
《礼记》全文--甲类国学读物_第4页
《礼记》全文--甲类国学读物_第5页
资源描述:

《《礼记》全文--甲类国学读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礼记作者:戴德发表时间:2011-12-79:56:00所属类型:经典名著《礼记》简介敖不可长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1)曾子寝疾(1)子夏其子而丧其明(1)子柳之母死(1)成子高寝疾(1)晋献公之丧(1)吴侵陈(1)知悼子卒(1)陈子车死于卫(1)战于郎(1)孔子过泰山侧(1)鲁人有周丰也者(1)齐大饥(1)晋献文之成室(1)季孙之母死(1)阳门之介夫死(1)赵文子与叔誉观平九原①昔者仲尼与于蜡宾昔者先王未有宫室①发虑宪①玉不琢不成器①虽有嘉肴①古之教者①大学始教(1)大学之教也(1

2、)今之教者大学之法①学者有四失善歌者君子知至学之难易凡学之道善学者记问之学良冶之子古之学者大德不官凡音之起乐者,音之所由生也礼以道其志凡音者,生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乐由中出乐者,异文合爱者也乐者,天地之和也昔者舜作五弦之琴天地之道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土敝则草木不长德者,性之端也钟声铿,铿以立号礼乐不可斯须去身①夫乐者乐也(1)戴德的小说《礼记》-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无限小说网www.5xxs.com的立场《礼记》简介(本章字数:871更新时间:2011-

3、12-79:56:00)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

4、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据传,《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

5、,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因而,历代为《礼记》作注释的书很多,当代学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我们这里选录的原文依据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注释和译文则广泛参阅了各种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准确简明易懂。选录的篇章由作者加上标题(原文只有篇名

6、,每篇原文都较长),原则上采用选文的首句作标题,注释中只说明选自某篇。[置顶返回目录]敖不可长(本章字数:1123更新时间:2011-12-79:56:00)  ——做人治学的准则  【原文】  敖不可长②,欲不可从③,志不可满,乐不可极(4)。贤者狎而敬之(5),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迁(6)。临财毋苟得(7),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8),分毋求多。疑事毋质(9),直而勿有(10)。  【注释】  ①本节选自《曲礼》上。《曲礼》记录了先秦儒家关于各种礼仪制度的言论,目的

7、在于继承和发扬礼教,使人们的言行符合礼教的规范。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讲做人和治学的态度。②敖:同“傲”,傲慢。③从:同“纵”,放纵。④极:达到顶点。⑤狎(xia):亲近。(6)安安:满足于平安的境遇。迁:改变。(7)临:遇上,面对。苟:苟且。(8)很:争论,争执。(9)质:判定,证明。(10)直:明白。  【译文】  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不可达到极点。对于贤能的人要亲近并敬重,要敬畏并爱戴。对于所爱的人要了解他的恶德,对于憎恨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能积聚财富,但又能分派济贫;能适应平

8、安稳定,又能适应变化不定。遇到财物不要随便获得,遇到危难不应苟且逃避。争执不要求胜,分派不要求多。不懂的事不要下断语,已明白的事不要自夸知道。  【读解】  古代儒家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凡事保持中间态度:既不能不及,又不能太过。这种态度叫作“中庸”。  做人,保持中庸尤其重要,而且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也是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内心要庄重矜持,但又不能过分,过分便成了傲慢。欲望可以得到正当的满足,过分则走向放纵。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达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