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户计量中的邻室传热问题论文

分户计量中的邻室传热问题论文

ID:25698166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分户计量中的邻室传热问题论文_第1页
分户计量中的邻室传热问题论文_第2页
分户计量中的邻室传热问题论文_第3页
分户计量中的邻室传热问题论文_第4页
分户计量中的邻室传热问题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户计量中的邻室传热问题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户计量中的邻室传热问题论文.freel2o℃)0.611.773.00.40.23.0分析比较各情况下邻室热所附加的热负荷本文通过计算,得出了同一房间在周围用户不同使用情况下的采暖负荷,并与房间基本的设计负荷相比较,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对于本文中6种不同位置用户所需的供热量,可以通过采暖设备供热量、所研究用户与环境和周围用户换热量之间的能量平衡方程式进行求解。以#132用户为例说明计算过程,并考虑如下的假设条件:不考虑太阳辐射、墙壁间的辐射换热对房间的影响。假设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室温维持在18℃,不考虑用户使用的个体差异:不使用时,房间温度不低于值班温度(取为5℃)

2、。为考虑研究对象(例如#132住户)周围第二层用户(#122,#231,#332,#241,#142)对该研究对象的影响,计算中考虑两种前提条件:一是最有利情况,即第二层用户均使用,第二层用户的室温取为18℃;二是最不利情况,即第二层用户均未使用,室温取为5℃。房间的传热按稳态过程进行计算。#132用户周围的第一层用户按使用情况可分成如下几种,具体分类可参见表2。针对用户#132的工况分析表2编号工况描述入住率*为50%各工况出现概率入住率为80%各工况出现概率1周围用户均使用#131、#232、#141用户使用0.1250.5122周围只有一个用户未使用仅#13

3、1(或#141)用户未使用0.2500.2563仅#232用户未使用0.1250.1284周围有两个用户未使用仅#131(或#141)用户使用0.2500.0645仅#232用户使用0.1250.0326周围用户均未使用#131、#232、#141未使用0.1250.008注:入住率是指实际使用用户的数目占整个建筑的比例,而非购房用户的比例。计算结果列表表3工况编号周围第二层用户均未使用时t=5周围第二层用户均未使用时t=18目标房间供热量(W)邻室传热量(W)目标房间供热量(W)邻室传热量(W)12372023720232318592885512.8331187

4、462660287.84397716053173800.65409017183398102664836246436861313概率平均供热量(W)50%36041232302965780%286549326352635注:概率平均供热量是指在一定入住率条件下,各种工况所需供热量概率加权所得的结果。(a)一层中间:#132用户(b)一层边:#162用户(c)六层中间:#662用户(d)六层边:#632用户(e)四层中间:#462用户(f)四层边:#432用户图4不同位置用户所需采暖供热量随入住率的变化关系图计算在不同入住率条件下,各种工况下的用户所需供热量,可以得到

5、经过概率平均的供热量随入住率的变化曲线。图4为该幢建筑中处于不同位置用户的概率平均供热量随入住率的变化关系图。带"+"数据表示研究用户在其周围每二层用户均未投入使用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概率平均供热量。在考虑邻室传热的条件下,用户的实际采暖负荷与基本设计负荷(不考虑邻室传热)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其间并存在函数关系。本文选择了两个不同的户型进行计算,从中总结出了实际供暖负荷与基本设计负荷的大致比例关系,以供设计人员参考,具体计算结果见表4和表5。实际供暖负荷与基本设计负荷比例关系列表表4用户编号设计供热量(W)入住率50%入住率60%入住率70%入住率80%入住率90%#

6、13223721.401.321.241.161.08#16228551.231.181.141.091.05#66228551.201.161.121.081.04#63228371.341.271.201.131.06.#46220111.161.371.271.181.09#43215281.701.561.421.281.144、比较不同户型的邻室传热情况为了进一步分析邻室传热的影响,我们选择了另一种户型进行计算,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与上一户型(见图2)是基本相同的。新户型的示意图见图3,计算结果见表5。新户型的实际供暖负荷与基本设计负荷比例关系列表表5用

7、户编号设计供热量(W)入住率50%入住率60%入住率70%入住率80%入住率90%#13225011.561.331.241.141.09#16227431.251.261.191.111.07#66227431.21.251.181.111.07#63227351.381.311.221.131.08#46223021.411.361.261.161.10#43220071.611.451.331.201.125、结论通过对上述计算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几个结论。1、各用户由于所处楼层、所在位置的不同,所需的设计供热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间用户的设计供热量最

8、小;而顶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