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一些思考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一些思考

ID:25698478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2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一些思考_第1页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一些思考_第2页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一些思考_第3页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一些思考_第4页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一些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一些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一些思考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一些思考21世纪的今天,文化已经是一个全球视野下的公共财产,为了求得它应有的一席之地,它必然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尤其在当下中国国力提升、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日益深远的背景下,讨论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意义重大。中国古代文论,是世界三大文论体系(中国、印度、欧洲)之一,在数千年的文学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韵味独特的理论话语系统。概言之,中国古代文论的现.L.代转换即是使传统面向现代而开放其自身,这便是古文论向着中国文论的转换生成,亦即众说纷纭的古文论的现代转换所要达到的中心目标。  一、语境的缺失  中

2、国古代文论本身既自由(自然)又陈腐(陈旧)自由(自然)是指中国古代文论常常是文人诗论作品的一部分,有些则直接是诗人、词人的作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就常常是诗赋、骈散文合化。至于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其文学批评思想的就更是俯拾即是:戴复古的《论诗十绝》,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等等。它们既像随笔,又像札记,往往寓艺术的深刻见解于其中;陈腐(陈旧)则指由于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我们的阐释绝大部分是以儒家经典(主要内容是要求积极入世,团结友爱、与人和善等等)为轴心,然而,它又未形成像西方文论那样有其缜密、完整的思维体系。更重要的是,古今

3、时空的隔离,往往导致对话的困难。正如清代学者陈澧所云:盖时有古今,犹地有东西,有南北,相隔远,则言语不通矣。  正因为它本身的语境体系,所以我们称之为古代文论,同时也说明我们已经承认这种文论的话语体系是古而非今的,是有别于我们今天的,甚至思维体系、思维模式也会有差别。古话语作为我们优秀文化的载体,传承了一代代的民族精神,但我们今天已经生活在今的话语体系中,这样必然会给我们理解阅读古文论造成相当的困难,因为语言所传达的乃是事物特定的语言存在。当然我们又不能生硬地强调复古,这样违背历史潮流。况且,我们在很多情况下使用今话语,已经导致了包括古文论、古文学在我们这一代的阅读缺失简单地说,就是读

4、不懂、不愿读,甚至在一些时候,但凡带古的标签,我们内心已经有相当的抵触心理所谓的发自内心的把它崇高化、经典化。如何创建一个更好的阅读氛围,创建一个适合阅读,能阅读,能读懂的文本,已经迫在眉睫。  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提出来以引起我们的重视。文化(学)的现代性不能等同于社会的现代性(化),社会的现代性(化)更多的是要求社会的平等、公正、和谐,而文化(学)的现代性则更多的是探讨一种与时俱进的自觉融入现有话语体系。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所以无论从史学的角度,还是从继承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才有了西方文论不可比拟的长处。而且,经过几千年的沉积,不断地继承、发展,它才有了今天的博

5、大精深。对于以推陈出新见长的西方文论而言,无论是它的经典性,还是多义性,都不能追及中国古代文论的独特魅力,现代转换就是一种理性的分析,目的在于使那些具有生命力的古代文论部分,获得现代的阐释,成为当代文学理论的组成部分。古代文论话语极为丰富,可以构成自己的话语系统和理论体系。这也是我们当下急切地寻求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原因之一。  二、外来力量的强大攻势  西方文论在我国的热似乎还没有一个世纪,但是由于五四以来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和最终白话文的普及流行,再加上古文论本身阅读的困难等原因,我们已经离它越来越远了,它仅仅成为在专业领域少数学者运用的工具了。相反,西方文论在我国20世纪文论史上的

6、待遇则似乎是反客为主了,不但我们热衷于翻译、运用,而且国家层面也在发文鼓励借鉴。  我国近代以来主要有两次翻译高潮:第一次是五四时期,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这两次西学东渐的发生都有一个共同原因由于历史的使然,中国面临着重大变革的背景,我们迫切地需要外来文化(文论)冲击我们过时的、腐朽的文化。当然,这是客观原因。前面说到,阅读难的问题,在当下的研究文论界,即使是专家学者,若没有相当的古文功底,一手拿着工具书,一手捧着文论,阅读起来也还是有相当困难的,如《尚书》、《周易》等等佶屈聱牙的作品。  相对而言,现代文论(更准确的说是西方文论)在这方面就没有或很少这样的问题。对于西方文论,我

7、们可以直接阅读,然后进入思考空间,如果可以用来说明某些文学现象、剖析文学缘由,我们往往毫不犹豫地把它拿来。它避开了一个由古话语(文字)转到今话语(文字)的两种不同语境的合理对位。或许有人会质疑:西方文论毕竟是西方文化、西方思维的衍生物,我们有自己的文化体系和思维模式,阅读西方文论同样需要一个共同(共创)语境的磨合过程问题的根本在于,我们现在能读到的西方文论基本上都是由华人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或有此背景的炎黄子孙翻译的,他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已经不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