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概念设计

海绵城市概念设计

ID:25711028

大小:112.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1-22

海绵城市概念设计_第1页
海绵城市概念设计_第2页
海绵城市概念设计_第3页
海绵城市概念设计_第4页
海绵城市概念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概念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海绵城市概念设计海绵城市概念设计(一)海绵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这意味着防治城市内涝方法论的转向,我国城镇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将不再以“修大管子”为主,而致力于建设城市的“海绵体”,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文/段心凯海绵体:城市涝症新疗法——海绵城市量化评估实践的可能性本文将对“海绵城市”这个正在中国崛起的新概念进行解释,分析该城市下水

2、思路转变的原因及进步性,同时,针对我国实践这个前沿性概念的准备不足,借鉴国外经验,在操作指南和效果评估的量化上提出对策性的建议。在城市里看海,所以要建大管子?近些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演变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人们首先声讨的是城市排水系统。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的名句“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被人们拿来指责“没良心”的排水系统。人们认为,一定是因为排水管管道老化,排水标准低、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我们的城市才一次次经受内涝的威胁。我们应当建设更好的城市排水系统,“尽快把水排出去”。这个“共识”是正确的吗?把目光完

3、全盯着建设城市排水系统,未必是最有“良心”的选择。告别拼下水道内径的时代我国的下水道主要学习了前苏联排水的经验,排水管口径小,不易应对骤增的大流量雨水。然而,如果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把目光完全盯着排水系统的建设,反而有可能为城市环境带来更多糟糕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在森林、农田等自然环境中不会形成积水灾害。这是因为暴雨时,雨水可以直接渗入土壤中,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道路、硬质景观、建筑屋面等大量非渗透性表面的扩大,以及对河湖等自然水体的填埋、河道大量采取硬质化处理等,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扰动。城

4、市化之前,降雨时因为土壤的涵水缓冲作用,大量的雨水并不会迅速汇入地下水系,河流的水位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大起大落。城市开发之后,裸露的土壤面积大大减少,因为雨水无法渗入土壤而形成的在城市地表流动的水流,被称之为“雨水径流”(stormeablepavement),在屋顶铺上土壤并种植低矮植物的“绿屋顶”(greenroof)等。控制雨水径流速度:例如在道路旁边打造一系列透水的、植栽多样化的低洼区域“生态草沟”(bio-sp;EnvironmentalDesign,通常翻译为“能源及环境设计先锋奖”,是由美国绿色

5、建筑委员会(USGBC)制定的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它针对建筑在可持续场址、用水效率、能源与大气、资源与材料、室内环境质量、创新设计与地域优先等六大类别的表现进行评估,来判定一栋建筑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标准。通过评估的绿色建筑由低到高依次分为认证级、银级、金级和铂金级四个级别。作为一个针对绿色建筑的评估标准,LEED非常强调“系统性”概念,认为可持续性设计的理念不应局限于建筑单体的范畴。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现代建筑所造成的环境灾害和健康代价的检讨。因此我们今天所需要的绿色建筑,不仅是可以减轻环境负担

6、的,更应当具有修复环境的可能性,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制定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时候,有远见的设计者早已跳出建筑物的空间尺度,把目光投向更大的城市层面,思考如何修复现有的城市,让整个城市都绿起来。事实上,LEED标准中的六大类别,尤其是可持续场址这一大类的评估内容与指标设计上,与城市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LEED实行有权重的记分制。能否取得认证,取决于项目是否可以在LEED整个评估框架提供的满分为110分的“得分点”(即可以获得分数的项目)中,达到每个绿色建筑级别分数评定的最低要求。在“可持续场

7、址”类别,LEED对“水”的议题给予了多个得分点。也就是说,LEED希望申请认证的项目能够多关注这一议题,采用恰当的可持续策略来达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建筑、生态社区、生态城市的目标。例如得分点6.1“雨洪设计—流量控制”中规定,为了减少场址内非渗透表面,增加场址内的渗透率,想要获得该项分数,开发商可选择的策略包括但不限于:A.减少硬质铺装区域的面积以促进自然渗透;B.通过设计生态池、植被过滤带和种植屋面,以及进行集中开发,减缓雨水径流;C.将雨水进行收集,用于灌溉或厕所冲洗。LEED同时对评估的操作和指标的

8、量化进一步作出了规定:开发商应通过提供开发前后的雨水流速和流量计算,应用计算机软件或LEED提供的计算公式算出收集的雨水径流体积以及最低水位下降速率。如果要获得此得分点的LEED认证分数,这些数据应当达到以下两个要求的其中之一:(1)当开发前不渗透性小于或等于总场址面积的50%或以下时,开发后由场址内排放的雨水(流速和流量)不应当超过开发前的排放率;(2)当开发前不渗透性大于总场址面积的50%或以下时,开发后2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