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饵料对双刺纺锤水蚤产卵率.doc

温度和饵料对双刺纺锤水蚤产卵率.doc

ID:25732958

大小:17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温度和饵料对双刺纺锤水蚤产卵率.doc_第1页
温度和饵料对双刺纺锤水蚤产卵率.doc_第2页
温度和饵料对双刺纺锤水蚤产卵率.doc_第3页
温度和饵料对双刺纺锤水蚤产卵率.doc_第4页
温度和饵料对双刺纺锤水蚤产卵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度和饵料对双刺纺锤水蚤产卵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温度和饵料对双刺纺锤水蚤产卵率孵化率的影响*孙晓红12孙松1李超伦1王世伟12(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桡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种群的变动影响着初级生产及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的变动。同时,由于部分桡足类的卵及无节幼体是多种经济鱼类仔稚鱼的开口饵料,因此其作为养殖饵料的开发在国内外也引起了关注。纺锤水蚤(Acartiasp.)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近岸海域,适应力强,很多种都有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产休眠卵的机制。纺锤水蚤作为仔鱼饵料已经得到了广

2、泛关注并在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区进行了应用性研究(Ikeda,1973;Schippetal,1999;McKinnonetal,2003)。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bifilosa)是暖温带近海种,分布广泛,从波罗的海、英吉利海峡、地中海,到亚洲的kyeoggi湾、渤海、黄海等的近岸海域及河口区等都有发现(Viitasalo,1992;Yoonetal,1998;Castro-Longoriaetal,1999;王荣等,2002;Chinneryetal,2003)。在胶州湾,双刺纺锤水蚤全年出现,并在春季达到数量高峰(孙松等

3、,2008)。已有的研究表明,双刺纺锤水蚤是青鱼(herring)和糠虾(Mysids)的主要摄食对象(Viitasalo,1992;Uriarteetal,1998)。由于双刺纺锤水蚤分布广泛,其在不同地区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适应机制。双刺纺锤水蚤的专项研究起步较晚,从上世纪90年代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主要集中在现场产卵量、种群的年际变化等野外种群动力学调查方面(Marcus,1996;Uriarteetal,1998;Castro-Longoriaetal,1999;Chinneryetal,2003),关于该种作为养殖饵料方面

4、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在国内,关于双刺纺锤水蚤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种群的时空分布上。作者从生态学和养殖学角度着手,研究了温度对双刺纺锤水蚤产卵率的变动及两种海区常见饵料藻对其产卵率的影响,以期为解释该种自然种群的季节变动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研究双刺纺锤水蚤作为养殖鱼类仔稚鱼开口饵料提供基础数据。一、材料与方法1.微藻饵料的培养本实验所用的饵料是海水养殖常用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和角毛(chaetocerossp.),藻种取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种质库。在温度15±1℃,光暗比12h:

5、12h条件下用f/2培养液培养至对数期备用。2.双刺纺锤水蚤成熟雌体的获取双刺纺锤水蚤于2006年3月~6月各月中旬用中型浮游动物网采集于胶州湾,取样后,将底管内的浮游动物样品置于盛有30L过滤海水的保温水箱内,并在1h内迅速转移至实验室内。抵达后立即在解剖镜下挑选健康、成熟的雌体(具有完整的附肢,无可见损伤,游动活泼)。为消除野外环境的影响,对采集的双刺纺锤水蚤进行温度适应及预饥饿处理。将野外采集的雌体挑出后放入盛有800mL过滤海水(37µm筛绢过滤)的大烧杯中,放入相应的恒温光照培养箱中,驯化3~4d后转入正式实验。为了避免

6、温度的大幅度变化对生物体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分了4个月采集样品,分别将采集的样品放到与当月海水温度最接近的设定温度中进行驯化。  3~4d后转入正式实验。3.温度对产卵率的影响根据胶州湾海域3~6月水温的变化范围(5~22℃),实验设置了8±0.3℃、10±0.6℃、12.5±0.5℃、18±0.5℃、23±0.3℃五个温度水平。挑取驯化后的雌体放入10个直径为3cm的培养瓶内(内盛有40mL用37µm的筛绢过滤的海水),每瓶放2只雌体,瓶内加入饵料浓度约为2.0µgC/ml(~1.8×105cell/ml)的角毛藻

7、。每24h将雌体挑入新的盛满饱和饵料的培养瓶中,并用福尔马林固定前一次的水体,在显微镜下计数水体中卵的个数。本实验持续至雌体活性明显降低或存活雌体少于10只为止。4.饵料对产卵率的影响中肋骨条藻是中国近岸海域常见的赤潮藻,常在春秋两季发生赤潮。作者选择了8℃和12.5℃两个温度,用中肋骨条藻和藻角毛藻进行对比,观察两种藻对双刺纺锤水蚤产卵的影响,实验持续至雌体产卵明显下降且活性明显降低为止。5.温度对孵化率的影响作者分别在8℃和12.5℃进行了孵化率的研究。挑取一定数量的雌体放入500mL的烧杯中进行产卵,12~24h后挑取卵转移

8、到30ml的培养皿中,计数卵的数量后将培养皿放入到相应的温度下进行孵化。开始时每12h观察一次,之后每隔6h观察一次,当出现孵化的个体后,每隔1~2h观察一次,记录未孵化的卵的个数及幼体的个数。一、结果1.温度对产卵的影响双刺纺锤水蚤产卵培养实验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