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cadcam课程设计(end)

模具cadcam课程设计(end)

ID:25734029

大小:1.81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1-22

模具cadcam课程设计(end)_第1页
模具cadcam课程设计(end)_第2页
模具cadcam课程设计(end)_第3页
模具cadcam课程设计(end)_第4页
模具cadcam课程设计(end)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具cadcam课程设计(end)》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模具CADCAM课程设计目录摘要………………………………………………………………1第一章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2第二章模具的结构形式…………………………………………5第三章注射机的定………………………………………………13第四章浇注系统的设计…………………………………………15第五章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22第六章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27第七章冷却系统的设计…………………………………………30第八章排气系统…………………………………………………34第九章模架生成…………………………………………………35第十章

2、模腔数控加工……………………………………………38第十一章总结……………………………………………………43参考文献…………………………………………………………44模具CADCAM课程设计摘要Pro/Engineer操作软件是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TC)旗下的CAD/CAM/CAE一体化的三维软件。Pro/Engineer软件以参数化著称,是参数化技术的最早应用者,在目前的三维造型软件领域中占有着重要地位,Pro/Engineer作为当今世界机械CAD/CAE/CAM领域的新标准而得到业界的认可和推广。是现今主流的CAD/CAM/CAE软件之一,特别是在国内产品设计领域占据重要位置。本

3、课程设计是结合PRO.E进行模具设计,根据所给零件特点,选择了一腔两模的注塑模。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模具生成等工作。最后生成数控机床所需要的G代码。-0-模具CADCAM课程设计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1.零件分析如图所示,无任何特殊要求。结合其形状特点和制作简易程度,选择采取注塑模进行加工。根据注塑模具要求的注塑件尺寸要求,本零件符合注塑模成型要求,故可以采取注塑模具进行生产。根据材料形状特点,选取ABS作为本零件的材料。2.ABS的性能分析(1)使用性能综合性能好,冲击强度、力学强度较高,尺寸稳定,耐化学性,电气性能良好;易于成型和机械加工,其表面可镀铬,适合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磨零件

4、、传动零件和结构零件。-43-模具CADCAM课程设计(2)成型性能1)无定型塑料。其品种很多,个品种的机电性能和成型特性也各有差异,应按品种来确定成型方法及成型条件。2)吸湿性强。含水量应小于3%(质量),必须充分干燥,要求表面光洁的塑料应要求长时间预热干燥。3)流动性中等。溢边料0.04mm左右。4)模具设计时要注意浇注系统,选择好进料口位置、形式。推出力过大或机械加工时塑件表面呈现白色痕迹。(3)ABS主要性能指标其性能指标见下表3.ABS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1)注射成型过程-43-模具CADCAM课程设计1)成型前的准备。对ABS的色泽、粒度和均匀度等进行检验,由于AB

5、S吸水性较大,成型前应进行充分的干燥。2)注射过程。塑件在注射机料筒内经过加热、塑化达到流动状态后,由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成型,其过程可分为充模、压实、保压、倒流和冷却五个阶段。3)塑件的后处理。处理的介质为空气和水,处理的温度为60~75℃,处理时间为16~20s。(2)注射工艺参数1)注射机:柱塞式。2)料筒温度(℃):后段150~170:;中段165~180;前段180~200。3)喷嘴温度(℃):170~180。4)模具温度(℃):50~80。5)注射压力(MPa):60~100。6)成型时间(s):15(注射时间取0.5,冷却时间9.3,辅助时间5.2)-43-模具

6、CADCAM课程设计模具的结构形式1.排位设计原则(1)力求平衡、对称。(2)流道尽可能短,以降低废料率、成型周期和热损失。H型排位优于环形和对称型。(3)对高精度制品,型腔数目尽可能少。因为每增加一个型腔,制品精度下4降%。精密模具型腔数目一般不超过4个。-43-模具CADCAM课程设计1.分型面位置的确定分开模具取出塑件的面称为分型面;注射模有一个分型面或多个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一般垂直于开模方向。分型面的形状有平面和曲面等,但也有将分型面作倾斜的平面或弯折面,或曲面,这样的分型面虽加工难,但型腔制造和制品脱模较易。有合模对中锥面的分型面,分型面自然也是曲面。选择分型面时,应

7、考虑的基本原则:1)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2)当已经初步确定塑件的分型方向后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即通过该方向塑件的截面积最大,否则塑件无法从形腔中脱出。确定有利的留模方式,便于塑件顺利脱模3)从制件的顶出考虑分型面要尽可能地使制件留在动模边,当制件的壁相当厚但内孔较小时,则对型芯的包紧力很小常不能确切判断制件中留在型芯上还是在凹模内。这时可将型芯和凹模的主要部分都设在动模边,利用顶管脱模,当制件的孔内有管件(无螺纹连接)的金属嵌中时,则不会对型芯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