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材及新药用部位的产生背景及利用现状

中药新药材及新药用部位的产生背景及利用现状

ID:25735033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中药新药材及新药用部位的产生背景及利用现状_第1页
中药新药材及新药用部位的产生背景及利用现状_第2页
中药新药材及新药用部位的产生背景及利用现状_第3页
中药新药材及新药用部位的产生背景及利用现状_第4页
中药新药材及新药用部位的产生背景及利用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新药材及新药用部位的产生背景及利用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新药材及新药用部位的产生背景及利用现状中药新药材及新药用部位的产生背景及利用现状近年来,伴随着科技进步,在贸易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社会对中药的需求急速增长,传统中药的发展面临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野生中药材的逐渐减少,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药材的生产与采收发生矛盾,从而推动新药材及新药用部位的出现[1],相关中药新药材及新药用部位即应运而生。  1中药新药材和新用药部位的产生背景  1.1新药用部位出现的原因由于资源稀缺,以同种植物的不同药用部替代原用药部位的部分功效是新药用部位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如人参、西洋参、三七均以根入药,现在都发展到用茎、叶和花入药,杜仲以树本文由.L.收集

2、整理皮入药,现在杜仲叶也可以入药;其次为了保护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新药用部位出现的重要原因,如刺五加原来以根及根茎入药,后又增加了茎入药;独一味最早以根入药,后又经历了全草入药-地上部分入药的变化。再次,随着科技发展,同种植物的不同药用部出现新的功效是也新药用部位出现的主要原因,如银杏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的功效,但随着科技进步,又发现银杏叶具有活血化瘀,化浊降脂的功效,见表1、表2。  1.2中药新药材出现的原因  1.2.1以替代性为主要目的出现的中药新药材目前,以替代性为主要目的出现的中药新药材,动物药走在前面,以人工干预为特色,因为地理分布的局限性、竞争能力的弱质性、天然更

3、新的缓慢性、生境变化的无限性及掠夺性的开发使用,许多动物药都濒临灭绝,麝香、虎骨、牛黄等传统动物药都出现了人工培育或人工合成的新的替代品,见表3。  1.2.2由于新疗效、新应用的发现出现的中药新药材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发现相关药物的新应用,从而推动新品种中药的出现,如红豆杉,喜树果均因为相关抗癌新功效的发现而成为中药新药材,见表4。  1.2.3近缘药材混用出现的中药新药材由于资源紧缺或是近缘植物较为类似,难以区分,虽然相关法规没有收载,但在市场却大量流通甚至成为主流商品的中药新药材,见表5。  1.2.4药典单列或增加来源出现的中药新药材由于药典内容的调整,使得部分品种单列,或是来源项下

4、新增相关品种,形成中药新药材,如禹州漏芦、粉葛、山银花、关黄柏、铁皮石斛、淫羊藿、紫花前胡等分别从漏芦、葛根、金银花、黄柏、石斛、巫山淫羊藿、前胡中单列出来;还有如肉苁蓉,2010年版药典新增管花肉苁蓉作为其来源。  1.2.5药典新增而出现的中药新药材这一部分的中药大多是传统习惯用药,由地标或是民族药升级为药典品种。其中,《中国药典》1995年版增加了8种,《中国药典》2000年版增加了10种,《中国药典》2005年版增加了26种,《中国药典》2010年版增加了62种,《中国药典》2015年版增加了3种[19]。  2中药新药材和新用药部位的利用现状  理论上,中药资源要形成一个保护-利用

5、-再保护-再利用发展的良性循环。贯彻保护与发展、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做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但在实际过程中,往往走的是保护-在保护中利用-乱用-越保护越濒危-资源萎缩的模式,对于濒危保护动植物资源,没有严格执行相关法规与条例,加大执法力度,例如穿山甲还在大规模流通;还有的则是以资源稍丰的野生中药去替代珍稀濒危程度更高的中药,这样长久下去,也会造成新的濒危物种,例如重楼属,兰科的相关药材。又如红豆杉,红豆杉的发展经过了艰辛的历程,由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红豆杉资源都遭到了毁灭性的开采,为了保护红豆杉资源,1995年9月27日云南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

6、过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公布,南方红豆杉、喜马拉雅红豆杉列入保护名录。1999年红豆杉属所有种均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0-21]。  在这种条件下,利用种子繁殖和扦插两种方式大批量的培育红豆杉苗木成了合理利用红豆杉资源的可行之路,现阶段云南红豆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的人工育苗多以扦插繁殖育苗为主,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快速繁殖技术。例如曼地亚红豆杉栽培有近20年的栽培历史,我国政府首次引种曼地亚红豆杉是1996年从加拿大引进,种植于四川省的北川县和洪雅县,在该2个县引种成功后,在其他省市县均有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并且曼地亚红豆杉则高达0.03%~0.06%,是其他品种的4~10倍

7、;天然红豆杉的紫杉醇主要分布在树皮中,而曼地亚红豆杉各部分均含有紫杉醇,枝叶含量在0.03%以上,根系部分可达0.06%,最高达0.096%[22-23]。红豆杉自古以来仅仅作为民间草药在应用,而对其记载也十分零散,《中药大辞典》血榧条曰:《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食积,驱蛔虫。《东北药用植物志》:叶为通经及利尿药,《吉林中草药》:通经利尿,治肾脏病、糖尿病[24-25]。红豆杉属植物最主要的抗肿瘤成分紫杉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