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堂冷漠现象探析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堂冷漠现象探析

ID:25748318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2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堂冷漠现象探析_第1页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堂冷漠现象探析_第2页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堂冷漠现象探析_第3页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堂冷漠现象探析_第4页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堂冷漠现象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堂冷漠现象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堂冷漠现象探析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堂冷漠现象探析 教育学作为师范院校的标志性课程,是师范类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又是培养师范生教师素养的专业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及职业道德素养等多重任务,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处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是高师院校的特色课程,所以教育学对师范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该受到师范生重视的教育学课程,却在实践中遭遇课堂冷漠。  一、课堂冷漠的表现  课堂冷漠现象,即上课时间学生逃课、旷课,在课堂上不听课,甚至课堂出勤率低于50%的现象

2、。课堂冷漠可归结为两类: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显性逃课,即学生没有按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的旷课行为。我结合从教经历及与其他公共教育学任课教师的交流发现,大约一半的学生有过显性逃课的经历。隐性逃课是指学生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去上课,但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看专业书、听音乐、玩手机、看闲书或者睡觉等,从我从事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的经历来看,隐性逃课涉及的人数更多,有时甚至涉及全体学生。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堂往往出现教师一个人表演的尴尬局面。任课老师在讲课,只有很少的学生在认真听讲,大部分学生低头做自己的事情。教师希望得

3、到学生的回应时,无人应答;有时教师提问,无人回答,点名叫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却不知提的问题是什么。公共教育学课堂冷漠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学生掌握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而且对任课老师来说,付出劳动却遭遇课堂冷漠,感受不到学生的尊重,难以体会教师职业的内在欢乐,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自我认同感,易产生挫败感和无能感,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长此以往,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也造成教学和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公共教育学课堂冷漠现象的原因分析  导致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堂冷漠现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但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

4、面,其中学生方面是主观原因,而教师和学校方面则是客观原因。  1.主观方面。  (1)学生对公共教育学课程认识不到位  很多学生角色意识淡薄,不清楚公共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课最重要,公共教育学只要考试过关就可以了,意识不到将来从事的教师职业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也就认识不到公共教育学课程对自己将来从事教师职业的真正价值,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学生根本不想当教师,也就不愿学教育学。学生对教育学没有兴趣,是教育学课堂冷漠的重要原因。  学生对课程的功利化追求也是教育学课堂冷漠的重要原因。很多

5、学生觉得教育学听不听课都可以,用的时候现学也是可以的。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考几个证,已便将来找工作时多个筹码或者逃课去自习室多看专业书,为了将来考研成功。  (2)逆反和从众心理明显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注重个性表达,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学校和教师的某些管理制度会让一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比如,某些公共教育学任课老师为保证教学效果,每节课都通过点名的方式保证学生的出勤率,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就算来上课也不听课,出现隐性逃课的现象。同时大学生从众心理明显,看到周围有的同学经常旷课,并没有受到处罚,反正自己对

6、教育学不感兴趣,也就不去听课了,或者去听课,但看到周围的大部分同学没有认真听课,自己不认真听课也是可以的。不管是显性还是隐性逃课,从众心理都成为学生教育学课堂冷漠的主要原因。 2.客观方面。  (1)教师方面  教师是教学行为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态度、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据我的观察和了解,很多教育学任课老师在讲授教育基本理论时,只是纯粹地就理论讲理论,脱离教育实际,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任课老师讲授的内容与教育的对象学生,以及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公共教

7、育学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学生硬着头皮听却听不进去的现象。由于教师讲授教育理论时内容干瘪空洞,一些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不感兴趣,便有了逃课的想法。有些同学没有逃课,但在课堂上看专业书、英语或者玩手机等,出现不同程度的课堂冷漠现象。  同时公共教育学多为大班授课,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学生人数众多,客观上限制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讲授法,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很少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加上教学内容脱离现实,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导致课堂冷漠现象。  公共教育学课程评价方式不完

8、善,课程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成绩,而少了形成性评价,即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且考试内容多为死记硬背的知识,所以学生认为平时可以不听课,只要考试前突击一下就可以及格了。所以教育学课堂冷漠现象与课程评价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2)学校方面  有些高师院校对自身的办学方向不明确,师范性是高师院校区别于其他高等院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