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文学的传播学思考

对网络文学的传播学思考

ID:25749508

大小:6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22

对网络文学的传播学思考_第1页
对网络文学的传播学思考_第2页
对网络文学的传播学思考_第3页
对网络文学的传播学思考_第4页
对网络文学的传播学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网络文学的传播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网络文学的传播学思考通常,人们把网络文学分为三种:一是上网文学,二是网上文学,三是“超文本”文学。所谓上网文学即指传统文学作家的作品通过网络传播供人阅读;所谓网上文学则指直接在网上创作、发表和传播的文学;而“超文本”文学则是利用超文本链接技术进行创作,并以超文本的形式存在于网上供人阅读的文学,“这类作品具有网络的依赖性、延伸性和网民互动性等特征,不能下载出版做媒介转换,一旦离开了网络它就不能生存。”“这样的作品与传统印刷文学完全区分开来了,因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文学。”[1]本文不想对网络文学的各种定义做太多的辨析,只是粗浅地认为,要探讨网络

2、文学的本质属性,必须切实关注依赖技术发展而在传播中崭露头角的网络这一新媒介。正是它的出现才使文学的存在形式发生了诸多的变化,也使关于网络文学的是是非非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对于网络文学问题的探讨,还是应该回到对网络媒介的分析上。一、从传播方式的改变看网络文学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说,“媒介即是讯息”[2](P33),传播方式的改变实际要归功于媒介的改变。从早期的人际传播到后来的大众传播,从报纸到广播到电视到互联网再到多种媒介的融合传播,无不暗含了传播发展的基本规律,即随着媒介环境的迅速变化,人们在媒介的使用上必然“转向较不集中的,用户更大的,传

3、播内容更加多样的和个人使用者更能动地介入传播内容的技术”[3](P12)。以此为衡准,今天网络传播方式的出现及发展既是传播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活动的必然的选择。原始的信息传播方式由于处于较低级的层次,只能是一对一的,是一种典型的人际传播。人际传播作为人类传播活动的初始形态和典型形式,它的突出特点在于:传播过程中的传者和受者均是个体,没有面向大众,也不涉及任何组织和团体。一对多的传播,是到了书籍传播时代才出现的,这时大众传播初露端倪。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

4、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4](P111)大众传播的主要特点有:它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这些媒介的特性各不相同;它所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面向社会的;它的受众是大量的、匿名的、各不相干的人;信息的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受众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来自受众的信息反馈也是有限的、滞后的;大众传播的内容多是由组织和职业传播者所发布的,而不是由个人发出的;大众传播还具有强烈的选择性;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较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而言,网络是大众传播中速度最快的,它具备大众传播的所有特点。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也使传

5、统的大众传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以往印刷技术与广播技术之间的清晰界限正在逐渐消失;我们正从媒介缺乏的状况转为媒介过剩的状况;正在从将传播内容灌输给大众的传播转变为针对群体或个人的需求设计传播内容的窄播;正在从单向的媒介转变为互动的媒介。[3](P335)互联网改变了传播的一些基本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它重新定义了大众传播的概念。尤其是网络的大众传播是建立在人际传播基础之上的,同时,网络还有了社区类型的小众传播,比如“讨论社区”就反映出更多的人类传播的原始状态。也就是说,虽然网络传播仍然属于典型的大众传播,但它已分明有了人际传播的特征。需要说明的

6、是,这种人际传播特征的出现并不是大众传播的倒退而恰恰反映出人类传播的进步。文学,作为一种人类信息与思想的重要传播方式,它也受制于传播媒介的变化与影响,因此,网络的出现也改变着文学。马克思指出,社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个性不断发展的过程,因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的发展的历史”。[5](P532)传播学者施拉姆也提出:人们选择不同的传播途径,是根据传播媒介及传播的讯息等因素进行的,人们总是选择最能充分满足需要的途径,而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他们则选择其容易接触的途径。他还提出了人们选择媒介或信息的或然率的公式,即:报偿的保证/费力的

7、程度=选择的或然率。[6](P114)公式中“报偿的保证”指传播内容满足选择者的需要的程度,“费力的程度”则是指得到这则内容和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程度。今天,人们更看重网络文学读写的原因也正在于,通过网络人们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对于情感的传达、传播、交流的需要,而且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精力与太多的金钱,因为网络文学是一种“无纸化”的写作与阅读。媒介的发展最终应该对人的个性发展与自由有一个成全,网络文学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如“在网络作者那里,由于没有功利的驱使,他们可能更能沉浸于审美的表达;由于没有审查制度的存在,他们可能更为直抒胸臆;由于没有诸多文学清

8、规的桎梏,他们的表达可能更为自由,他们的作品可能更有原汁原味,质朴清新。”[7]传播方式的改变带来了文学本体观念的变化,有人从文学角度总结出网络文学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