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用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论文

中药外用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论文

ID:25753993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中药外用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论文_第1页
中药外用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论文_第2页
中药外用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论文_第3页
中药外用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外用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外用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论文.freell加入美容器中加热熏蒸面部10min,再用洗液混合按摩膏按摩面部5min,将面部洗净,用中药面膜(白及、白芷、白附子、珍珠粉研成细粉)15g,加维生素C注射液1g,再加适量的水调成糊状,均匀涂于面部,40min后洗去。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对照组:先清洁面部,用按摩膏按摩面部5min,将面部洗净,用归白药膜均匀涂于面部,保留30min后揭掉药膜,最后用清水洗净残膜。每周两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1.3疗效判定标准基本治愈:肉眼见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8;显效:肉眼

2、见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5;好转:肉眼见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1;无效:肉眼见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无明显变化,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1。总有效率按基本治愈率加显效率计算。1.4评分方法和标准整个面部分为四个区,眼睛内外眦水平线以上的额部占面部总面积的30%为①区;两侧鼻唇沟沿线之间的颏部占面部总面积的10%为②区;眼睛外眦到颞部水平线,鼻梁正中线与鼻唇沟沿线之间的区域是左、右颊部各占面部总面积的30%分别为③区、④区。1.4.1面积计分方法(A)1分:色素斑损害占各区面积的25%以下;2分:色素斑损

3、害占各区面积的25%~50%;3分:色素斑损害占各区面积的50%~75%;4分:色素斑损害占各区面积的75%以上。1.4.2颜色计分方法(C)1分:淡褐色斑;2分:黄褐色斑;3分:深褐色斑;治疗前、后总积分=A①C①+A②C②+A③C③+A④C④。1.4.3评分下降指数计算方法评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5统计学方法采用GPI20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取卡方检验方法。2结果经一个疗程的治疗观察,其疗效如表1。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以上结果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数进行统计学处理χ2=32.30,P0.01,差异有显著性,即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4、。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中除个别患者第一次治疗出现轻微刺痛,以后逐渐消失不影响治疗外,没有发现其他不良反应。3讨论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多病因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现在医学研究认为:黄褐斑病因与内分泌障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化妆品中汞铝铜锌超标、日光照射、怀孕及口服避孕药;遗传等因素有关[2]。其防治措施主要从抑制黑色素细胞增生,防止黑色素颗粒形成,加速黑色素颗粒降解及降低黑色素细胞活性等方面入手。酪氨酸酶是皮肤黑素生物合成的主要限速酶,控制其活力即可控制黑素生成量,从而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中医将黄褐斑的病因病机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精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或气血痰瘀积滞皮下

5、,色素沉着而致;或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或脾虚生湿,湿热蕴结,上蒸于面所致;也有人认为与冲任有关,冲任走胞宫,最终上行至面部,肝有血滞伤冲任,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致本病,不论为何种情况,不外乎虚、瘀、湿、热所致[3]。我们根据黄褐斑的发病机理和中医理论采用了中药面膜和中药洗剂治疗该病。面膜处方中的白及、白芷、白附子具有消肿生肌,消肿排脓、止痛、解毒散结之功效。是历代美容要药,它们在外用经验方中为常用的祛斑增白药,经实验证明对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4~8]珍珠粉:具有解毒生肌清热祛湿、护肤养颜除斑去皱等功效,也是历代美容佳品,常用于化妆品中。维生素C使黑色素合成

6、醌式产物还原,使色素变淡;能降低血清铜和铜氧化酶含量,使黑色素合成能力降低。洗剂处方中的茯苓、山药、苍术具有:燥湿健脾,补肾涩精等功效,具有祛斑、养颜的疗效。当归、红花具有:活血化瘀、调经通络的作用,它们对酪氨酸酶均有抑制作用[4~7]。因此,以上诸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燥湿健脾、祛斑增白、解毒生肌、美容养颜之功效,再加之离子喷雾、按摩等手法,可促进血液循环,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在实际运用中收到较好疗效,为黄褐斑治疗增添一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