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七十赐杖”制度及相关问题考辨——张家山汉简《傅律》初探

汉代“七十赐杖”制度及相关问题考辨——张家山汉简《傅律》初探

ID:25761636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2

汉代“七十赐杖”制度及相关问题考辨——张家山汉简《傅律》初探_第1页
汉代“七十赐杖”制度及相关问题考辨——张家山汉简《傅律》初探_第2页
汉代“七十赐杖”制度及相关问题考辨——张家山汉简《傅律》初探_第3页
汉代“七十赐杖”制度及相关问题考辨——张家山汉简《傅律》初探_第4页
汉代“七十赐杖”制度及相关问题考辨——张家山汉简《傅律》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代“七十赐杖”制度及相关问题考辨——张家山汉简《傅律》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汉代“七十赐杖”制度及相关问题考辨——张家山汉简《傅律》初探内容提要:本文从新近公布出版的张家山汉简出发,结合云梦秦简、武威《王杖十简》、《王杖诏令册》及《汉书》等三、王杖持有者享有的优待赐杖是汉代国家“高年养老”的一项重要内容。[11]高龄老人得到国家赐杖,就可以享有国家给与的一定的优待政策。这在武威《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令册》中记载得很详细。从诏令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持有王杖者享有这样几项优待:1、王杖持有者如使者持节,官吏或他人不得擅自征召、辱骂、殴打持杖者,否则处以极刑。《王杖十简》曰:“高年受王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有敢妄骂詈殴之者

2、,比逆不道。”《王杖诏令册》中提到的“云阳白水亭长张熬”、“汝南郡男子王安世”、“南郡亭长司马护”、“长安东乡啬夫田宣”、“陕西男子张汤”等“亭长二人、乡啬二人、白衣民三人”及《王杖十简》中提到的“2、可以出入官府、郎第,在驰道旁道行走。《王杖十简》作“郎第”、“驰道旁道”,《王杖诏令册》作“节第”、“驰道中”,文辞虽有小别,文意基本一致。[12]3、经商免税。《王杖十简》曰:“市卖,复毋所与。”《王杖诏令册》曰:“列肆贾市,毋租。”在《王杖诏令册》未发现之前,有的学者认为“市卖复毋所与”是说可以出卖“复毋所与”这项特权,现在看来是完全解释错了。[13

3、]4、对于抚养善待这些老人的人,国家也免除其赋税徭役。《王杖十简》曰:“有旁人养谨者常养扶持,复除之。”《王杖诏令册》曰:“复人有养谨者扶持。”5、比照六百石官员看待,可以入官廷不趋,犯有“罪耐以上”罪者,从轻处理。《王杖十简》曰:“年七十受王杖,比六百石,入官廷不趋;犯罪耐以上,毋二尺告劾。”“罪耐以上”,指的是“轻罪或二岁至四岁刑以上之罪,在重罪之下”。“毋二尺告劾”,即不按章治罪,而是从轻处理。[14]张家山汉简《傅律》还记载了一条对九十岁以上高龄老人赐米的制度,这当然也属于王杖持有者享有的优待:大夫以上【年】九十,不更九十一,簪褭九十二,上造九

4、十三,公士九十四,公卒、士五(伍)九十五以上者,禀这条汉律也体现了等级制度。只有大夫及大夫爵位以上的九十岁老人才月给廪米,低级爵位乃至无爵位者要更高的年龄才行。这种九十岁以上赐廪米的制度不久就被放宽了。上引《汉书·文帝纪》表明,文帝时,八十岁以上者即可享受月赐廪米一石的待遇,九十岁以上者更加赐帛二匹;同时文帝的诏令也没有提到爵位限制,而是命令县道官员按年龄赐给。《汉书·武帝纪》载,武帝建元元年四月诏:“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这里说的“九十受鬻”,应当就是张家山汉律所说的大夫以上九十赐米的制度,不过爵位限制在文帝时就已取消。到东汉时,赐廪米的年龄也

5、被进一步降低。《续汉书·礼仪志》表明,东汉七十岁者就赐给廪米了。四、汉代的“免老”制度“免老”,又称“徭役免老”,“就是对达到年龄标准的编户齐民免除徭役”,是汉代养老制度的又一重要内容。[16]张家山汉简《傅律》为我们提供了汉初“免老”者的年龄:大夫以上年五十八,不更六十二,簪褭六十三,上造六十四,公士六十五,公卒以下六十六,皆为免老。[17]可以看到,汉初“免老”的最低年龄是五十八岁。但这项制度与同时期的赐杖制度一样,也是有爵位级别限制的,大夫以下,“免老”的年龄依次提高,直到公卒以下,六十六岁才能“免老”。“免老”制度在秦代就已经出现。云梦秦简《法

6、律答问》载:免老告人以为不孝,谒杀,当三环之不?不当环,亟执勿失。[18]《秦律十八种》载:隶臣欲以人丁粼者二人赎,许之。其老当免老、小高五尺以下及隶妾欲以丁粼者一人赎,许之。[19]“免老”指的是多大年龄的人?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引《汉旧仪》说:秦制二十爵,男子赐爵一级以上,有罪以减,年五十六免。无爵为士伍,年六十乃免老。[20]按照这种说法,秦代有爵位者“免老”的年龄是五十六岁,无爵位的士伍“免老”的年龄则为六十岁。但是这一年龄的界定是否为秦制,值得考虑。《盐铁论·未通篇》载:今陛下哀怜百姓,宽力役之政,二十三始傅,五十六而免,所以辅耆壮而息老艾

7、也。这是汉昭帝时御史大夫桑弘羊在盐铁会议上的话,是用来颂扬朝廷政绩的,很可能是武帝或昭帝时的制度。[21]如果秦时就已经实行“五十六岁而免”的制度,那幺桑弘羊不会不知道,贤良文学也不可能不就此反驳他。《史记·项羽本纪》载,汉二年,“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赴荥阳”。孟康曰:古者二十而傅,三年耕而有一年储,故二十三年而后役之。如淳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各从其父畴内学之。高不满六尺二寸以下为罢癃。《汉仪注》:“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阵。”又曰:“年五十六衰老,乃得免为庶民,就田里。”今老弱未尝傅者皆发之。未二十三为弱

8、,过五十六为老。依如淳所说,楚汉相持时,民“免老”的最低年龄是五十六岁。而张家山汉简《傅律》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