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及dsa诊断分析论文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及dsa诊断分析论文

ID:25768008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2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及dsa诊断分析论文_第1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及dsa诊断分析论文_第2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及dsa诊断分析论文_第3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及dsa诊断分析论文_第4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及dsa诊断分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及dsa诊断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及DSA诊断分析论文罗军德,张晓,张云平,邓亚,万慧【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及DSA影像表现特点,对比不同检查方法,评估治疗和预后,避免CT检查遗漏微小病灶单独手术治疗后短期复发。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5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及DSA表现。结果50例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均不同程度显示;再行DSA血管造影,除肿瘤均可见供血血管增多、增粗、迂曲,肿瘤染色,动-静脉短路外。病灶数目较CT检查增多、巨块型肝细胞癌伴子灶较CT检查增多。结论不同影像检查发现肝占位性病变.freelnsEmotion6螺旋CT扫描设备行三期(动脉

2、期、静脉期和平衡期)扫描,从肝顶行横断面扫描至肝右后叶下段末端,螺旋CT使用管电压140KV,视野(Fov)240mm×240mm,矩阵512×512,层厚5mm,螺距1mm参数。1.3DSA检查方法50例患者使用SiemnsAxomartisFA数字化血管减影仪导向,用sendinger法在股动脉中置入血管鞘再插5F或6F导管到腹腔动脉造影,再应用0.89mm导丝引导到肝固有动脉送入导管,使用MarkVprovis高压注射器造影,其压力为300~500Kpa、7~10ml/s参数。2结果2.1CT影像表现CT平扫可发现直径在1.0cm以上的肝内病灶,平扫表现大小和

3、数目不定的低密度或等密度和高密度灶,CT值似肿瘤密度可高、低于正常肝组织密度,边缘模糊,部分病灶可有出血、坏死、坏死液化性低密度灶和斑点状钙化。个别病变呈等密度平扫不易发现,这可能与肿瘤分化有关,调整窗宽、窗位有助于发现病变。较大的肿块占位效应明显,如向肝表面突出或压迫肝胆管移位、变形等。增强扫描表现多种多样,通常动脉早期呈可以均匀明显强化和不均匀强化,随着扫描时间延迟肝实质的增强病灶反而又变为低密度灶,伴有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瘤栓形成出现低密度充盈缺损区,肝硬化或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肝内胆管扩张[2,3];50例患者CT扫描检出82个病灶,其中巨块型肝细胞癌2

4、6例伴有子灶8例、多中心型肝细胞癌10例、弥漫性肝细胞癌11例、小肝细胞癌3例,门静脉合并腔静脉瘤栓8例,以上CT表现和间接征象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佐证。2.2DSA表现血管造影主要常见以下表现:(1)肿瘤供血血管扩张增多,肿瘤大者其临近血管受压、移位;(2)增多迂曲和不规则的肿瘤新生血管;(3)血管壁侵蚀和狭窄;(4)不均匀的肿瘤染色;(5)动静脉短路;(6)门/肝静脉瘤拴[2]。50例患者检出异常血管及肿瘤染色129个病灶,其中巨块型肝细胞癌伴子灶26例、结节型肝细胞癌5例、弥漫性肝细胞癌16例95个病灶、小肝细胞癌3例,动脉-门静脉漏12例。超选将导管送到肿瘤近

5、端供血动脉配伍化疗药物治疗和使用碘油栓塞。3讨论肝脏是双重性血供,正常肝实质动脉参与供血占20%~25%,门静脉供血占75%~80%,CT扫描检查在动脉期正常肝实质强化不明显。肝细胞癌主要接受肝动脉供血占80%左右,在增强早期(动脉期)CT值迅速上升达到峰值并超过正常肝实质。病灶峰值停留时间短暂,然后迅速下降,正常肝实质的CT值上升,两者密度接近或病灶密度低于正常肝实质密度,总之肝实质增强上升速度较肝细胞癌缓慢,达到峰值低,峰值停留时间长,下降速度不及肝细胞癌快;但是肝脏转移瘤和泛血供性肝细胞癌,在CT扫描动脉期显示不清楚,延迟重复扫描能够清晰显示病灶[4]。本组5

6、0例HCC患者对照检查,CT扫描检出82个病灶,其中巨块型肝细胞癌26例伴有8例子灶、多中心型肝细胞癌10例、弥漫性肝细胞癌11例、小肝细胞癌3例;DSA检出50例患者检出异常血管及肿瘤染色129个病灶,其中巨块型肝细胞癌伴子灶26例、结节型肝细胞癌5例、弥漫性肝细胞癌16例95个病灶、小肝细胞癌3例,动脉-门静脉漏12例。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而病灶检出率也不样,动-静脉漏和微小子灶CT无法检出,也许患者不能控制呼吸或子灶太小CT分辨或检查不出;DSA在检出动-静漏和微小子灶具有优越性。我们认为肝脏肿瘤除B超、CT、MR和实验室等检查外,提倡肝细胞癌应当行肝动脉造影,以

7、便了解肿瘤血供。提高诊断水平,并对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评估及预后有极大帮助[5],.freel].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503~504.[2]陈帜贤.实用放射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89~591.[3]李松年.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720~730.[4]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04~412.[5]李彦豪.实用介入诊疗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141~17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