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校通西瓜还是芝麻 校园网几大模式的困惑

校校通西瓜还是芝麻 校园网几大模式的困惑

ID:25768698

大小:73.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22

校校通西瓜还是芝麻 校园网几大模式的困惑_第1页
校校通西瓜还是芝麻 校园网几大模式的困惑_第2页
校校通西瓜还是芝麻 校园网几大模式的困惑_第3页
校校通西瓜还是芝麻 校园网几大模式的困惑_第4页
校校通西瓜还是芝麻 校园网几大模式的困惑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校通西瓜还是芝麻 校园网几大模式的困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校校通西瓜还是芝麻校园网几大模式的困惑校校通西瓜还是芝麻校园网几大模式的困惑[文章作者]互联网周刊特稿[文章来源]互联网周刊2002-11-03经历了校园网预热的2000年,度过了项目启动的2001年,“教育领域的政府工程”--校校通曾经模糊的面貌越发清晰起来。2000年底下发的那份校校通工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的要意足够清晰,对项目目标与任务的描述也十分明确。当调研机构结合多年来校园网建设的经验估计出校校通的市场规模至少也有200亿,当围绕技术架构和建设重点的争论也有了落锤之音,IT厂商迈开大步,开

2、始在教育这个规模庞大但又利润微薄的行业市场左冲右击。在2002这个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年,联想、同方、浪潮等IT大企业的教育行业战略格外清晰,一面加紧发布产品、宣传方案,一面在全国各地到处签下教育大单,似乎接下来就只等坐地收钱。然而,要想赢利校校通绝没有那么简单。虽然早有红头文件在先,可读遍字里行间,才发现从头到尾也没明确提出政府能给教育投下多少钱。中环电子这个国内百强电子企业2000年签下陕西校校通,直到如今还被欠下垫资款,影响了业务几千万。看似这是教育领域的少数个案,可环顾中国各地校校通的建设模式

3、才发现,即便是IT界驰骋多年的大企业签下了数亿元的地区市场,也可能拿不到一分钱,这一切都要归因于各地校校通看不清理还乱的资金链。上海政府实力雄厚可以把项目资金大包大揽,更多的省市却没有能力也不愿政府一力承担,厂商、政府、金融机构与用户便被拴在了一条线。可无论是谁来投资、哪方收费,6个省市的校校通项目就是形不成一条无懈可击的价值链。缺少了有力的政府协调、明确的政策支持、完善的信贷保证,厂商甚至不敢接单,更担心根本收不回钱。困扰厂商的是项目中的资金链条,而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经济资源的逐利性更导致未来校校

4、通项目潜藏着地缘差别,这则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的百年大计。凡此种种或已看清,或尚不为人注意的纠葛关系也还是困扰着校校通的复杂难题。校校通:西瓜还是芝麻校校通项目动辄上千万,中环电子接下陕西教育单,却不料欠款850万。为了1600万的项目,中环两年少收入了6800万,似乎是为了拾教育的芝麻,丢掉了更大的西瓜,实际上,因为短缺的资金链,中环一分都没赚。2000年《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刚一下发,天津中环电子有限公司这个连续7年都名列中国电子100强的企业以为看到了商业机会,一面是西部大开

5、发的滚滚热潮,再借着普教领域信息化的春风,没费什么气力便与陕西教委签署了陕西省校校通项目。双方的合同为期两年,学校承诺按学期付款,一个学期一付,分3到4个学期全部还清。看上去这还算笔不错的买卖,虽然教育领域的单子赚不了大钱,可毕竟是和政府有关的项目,教委和学校又跑不了,收回成本应该不成问题。因为对这个项目满怀信心,中环电子在陕西项目上仅仅是硬件就投入了1600万,此外还有人员和实施的费用。2002年9月,按照合同约定到了交付项目收回资金的时候,中环电子的老总陈鸣却是一肚子的苦衷,投入的资金还有85

6、0万没有收回来,而且这还是2000年的欠款。陈鸣算了一笔帐:850万资金,企业周转2次就是1600万,周转3次就是2400万。一个企业如果现金流正常,通常是3个月周转一次,一年12个月就该是4次,如果有了这850万资金,中环将多增加3400万的年销售收入,2年就是6800万。现在的状况是不仅拿不到这笔钱,还要为催款付出人力物力。可学校不是企业,没有多少赚钱方式,其收入也大多来自学生的学费或是向学生收取的各项杂费。2001年国务院一再发文重申,不许乱收费,尤其是不许向农民乱收费。文件一出台,陕西教委

7、本来计划设备款在2年内还清的想法也落空了。2002年年初,欠款问题有了转机,陕西省教委会同工商、物价部门出台了新的文件,允许各学校每学期向每个中学生收取40到60元不等的上机费。新文件的出台让刘鸣至少感觉踏实了,毕竟还款终于有希望了。不过到现在学校也只收上了一、两百万,距离850万差得还远。天津中环从陕西省的校校通工程中深刻感受了一把校校通资金链不顺畅所带来的问题,这让中环在以后投资校校通工程时开始变得谨慎了。吃一堑,长一智,现在虽然还能不断看到校校通项目,可中环已经根本不敢去争了,究其原因,“就

8、是如果建设资金不能到位,企业担的风险太大,不敢去”。市场中的企业的根本目标就是赢利,同一个项目,因为怕风险,中环不敢接,可最终还是会有企业接下单,难道他们有化解风险的高招吗?中环的确听说有些大的上市公司可以投大量资金,签下框架协议。但陈鸣认为:“上市公司敢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可以到股市上去圈钱。即便是个框架式的协议或者合同,但却可以直接影响股民对上市企业的信心,让股价涨上去。上市公司不一定靠校校通工程的实施赚钱,却可以靠这个赢利,也许他们给校校通工程投入1个亿的设备,股市上的回报可能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