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城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问题研究——以苏南县市实践为例

县域城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问题研究——以苏南县市实践为例

ID:25770321

大小:5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2

县域城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问题研究——以苏南县市实践为例_第1页
县域城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问题研究——以苏南县市实践为例_第2页
县域城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问题研究——以苏南县市实践为例_第3页
县域城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问题研究——以苏南县市实践为例_第4页
县域城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问题研究——以苏南县市实践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县域城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问题研究——以苏南县市实践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县域城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问题研究——以苏南县市实践为例蒋舟俊摘要:近年来,国内县域城市相继划定了生态红线保护区域,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苏南县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较丰硕成果,但由于保护力度不够、措施不新、政策不全,导致实际效果不是特别理想,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完善政策法规,走出一条新型合作化保护之路。..关键词:县域城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苏南县市;实践近年来,苏南县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按相关指标体系和功能定位,依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出了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不仅收获

2、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也给其他县域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苏南县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实践成果1.大面积划定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十一五”开始,苏南县市启动生态功能保护区工作,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走出一条由环境换取增长,到环境优化增长的科学发展之路,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等荣誉称号。2014年以来,按照《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要求,各县市结合自身实际,抓紧修订完善生态红线保护区域规划,根据各自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实施分级管控,将自然保护区、环境敏感区、水源涵养区、风景名胜区等核心区域设置为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

3、控区。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一切不符合保护政策的开发建设活动,保护区域比例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比如,宜兴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724.9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6.31%,占无锡市生态红线区域面积的54.62%,保护比例高于全省平均值14个百分点,在全省县(市、区)中排名第二;昆山生态功能保护区达13个,总面积189.9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20.4%。以守住“生态红线”守住未来发展的生命线,切实保障了城市的基本生态安全,有效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对防止城市建设的无序扩张起到至关重要作用。2.大幅度提升生态功能区域保护力度过去,苏南各县市

4、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缺乏顶层设计,结果对生态环境造成相当严重的破坏。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发生后,大家开始痛定思痛,决心以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倒逼经济转型,腾出生态发展空间,从上至下多措并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抓好生态修复工程。围绕转型和科学发展要求,紧急治理污染源,关闭了一大批矿山宕口和中小型化工企业,给生态释放修复空间;二是落实生态规划建设。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生态布局,既考虑生态的承受能力,又考虑发展工业经济的需要,最大限度做到两者相得益彰,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基础。三是严格执行分级管控。对划定的一级、二级管控区域实行刚性约束,从严控制环保准入门槛

5、,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一律禁止在生态红线范围内进行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四是加大生态投资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不惜一切代价做好生态文章。近年来,宜兴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气候条件,投入5600万元进行大规模林业建设,森林覆盖率达24%,超过江苏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被列为国家太湖流域生态保护体系重点地区和省濒危植物良种基地。3.大力度提高公众参与环保意识这些年,苏南县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在抓好硬件建设,治理生态环境上快投入、求实效的同时,更加注重抓好软件建设,在深入宣传教育上下气力、造氛围,取得很好的工作成效。各地充分利用政务网

6、站、政府微博、电视、电台、报纸等平台载体,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法律、政策以及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重要性,在全社会推行生态道德文化建设,倡导生态伦理、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努力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把生态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积极构建绿色低碳的生态文化体系。依靠新媒体还提出许多响亮的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保护口号。比如,宜兴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口号,张家港喊响“把自然引入城市,让城市融入自然”的口号。通过宣传发动,引导公民参与生态保护行动,使生态保护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二、苏南县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存在的问题1.未处理好生态保护有限性与经济发展

7、无限性关系在现有政策环境下,生态区域保护作为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是以服务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前提的,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在实践与规划编制中存在一定不足。过去苏南城市发展以经济增长和建设扩张为导向,偏重发展的需求,忽视生态的约束。现在虽然建立了许多不同名目的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初步实现了由“环境换取增长”到“环境优化发展”的转变,但基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需求,生态保护力度还比较有限,仅强调重点区域的保护很难达到理想的保护目标,单纯保护重点区域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破坏环境行为的发生,片面追逐经济利益的背后总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即使是各类现有的重点保护区,许多

8、也面临被建设开发蚕食、分割和过度旅游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