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120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120例临床分析

ID:25791321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120例临床分析_第1页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120例临床分析_第2页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120例临床分析_第3页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120例临床分析_第4页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120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120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12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120例(腹腔镜组)及同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120例(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1)腹腔镜下切除浆膜下肌瘤和最大直径<6cm肌瘤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腹腔镜下切除最大直径≥6cm肌瘤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3)腹腔镜下切除肌壁间肌瘤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4)腹腔

2、镜组患者术后的平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使用镇痛剂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病率、使用抗生素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切除中等大小的子宫肌瘤,尤其是浆膜下肌瘤的手术时间短,患者出血少,术后康复快。【关键词】子宫肌瘤;肌瘤切除术;腹腔镜术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来12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腹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120例患者进行对比,以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

3、及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各120例,分别作为腹腔镜组和对照组。腹腔镜组患者平均(40?1±8?2)岁,平均体重(52?4±6?7)kg,浆膜下肌瘤64例,肌壁间肌瘤56例,其中单发88例,多发(2~3个)32例,肌瘤平均(5?8±1?4)cm,<6cm98例,6~8cm22例。对照组患者平均(46?4±9?5)岁,平均体重(58?8±5?6)kg,浆膜下肌瘤58例,肌壁间肌瘤62例,其中单发83例,多发37例,肌瘤平均(6?4±1?6)cm,<6cm91例,6~8cm29例。两组资料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既往均无手术史,子宫体积均<12孕周。1.2手

4、术方法1.2.1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均采用全麻,肌瘤切除用电刀。对于浆膜下肌瘤,如蒂部较细,用10mm子宫抓钳抓住瘤体,单极电凝切断蒂部。如蒂部较粗,由助手用1号可吸收线套扎在肌瘤蒂部以减少出血,再切除肌瘤。由于蒂部较粗,往往切除肌瘤后套扎线会滑脱,用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创面止血。对肌壁间肌瘤用单极电凝在肌瘤表面最突出处作一纵形切口,长度略小于肌瘤的直径,深度达肌瘤表面。术者左手持10mm抓钳,抓紧肌瘤向外牵拉,右手持电刀向反方向推子宫肌层,如假包膜与肌瘤连接较紧,用电刀切断,两者协同将肌瘤从子宫肌层分离,待到最后只剩下少量包膜时,可旋转肌瘤

5、,使切除的肌瘤假包膜扭转成一束再用电刀切除。如有多个肌瘤,应尽量在同一切口切除相近肌瘤,如肌瘤相距较远,则分别切除。肌瘤切除后放置于子宫直肠窝或右骼窝内,用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创面。最后从耻骨联合上的穿刺套管内将肌瘤组织切割后逐块取出。1.2.2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按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常规手术步骤进行。1.3观察项目比较两组的肌瘤状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康复情况,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1.4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χ2检验。2结果2.1两组不同

6、类型、不同数量及不同大小肌瘤切除时间比较按肌瘤类型分类,腹腔镜浆膜下肌瘤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肌壁间肌瘤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肌瘤数量分类,两组单个肌瘤和多个肌瘤的切除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最大肌瘤的直径分类,腹腔镜组最大直径<6cm肌瘤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直径≥6cm肌瘤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两组不同类型、数量、大小肌瘤手术时间的比较2.2两组不同类型、数量及大小肌瘤术中出血量比较腹腔镜组浆膜下肌瘤及直径<6cm肌瘤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直径≥6cm肌瘤的出血量多于对照

7、组(P<0.05);肌壁间肌瘤、单个及多个肌瘤的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两组不同类型、数量、大小肌瘤剔除术中出血量的比较(责任编辑:)2?3两组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情况比较腹腔镜组发生并发症2例(1.67%),均为术后子宫创面出血(出血量分别为600ml和900ml);对照组发生并发症3例(2?5%),其中腹部切口愈合不良2例,术后子宫创面出血1例(出血量为700ml,发生率0?835%),于术后当日或次日再次开腹手术重新缝合。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其他各项临床指标比较见表3。表3两组患者

8、术后情况比较3讨论3.1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评价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为20%~3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