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2-氯乙醇(EthyleneChlorohydrin)(一).doc

认识2-氯乙醇(EthyleneChlorohydrin)(一).doc

ID:25806735

大小:30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认识2-氯乙醇(EthyleneChlorohydrin)(一).doc_第1页
认识2-氯乙醇(EthyleneChlorohydrin)(一).doc_第2页
认识2-氯乙醇(EthyleneChlorohydrin)(一).doc_第3页
认识2-氯乙醇(EthyleneChlorohydrin)(一).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认识2-氯乙醇(EthyleneChlorohydrin)(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認識2-氯乙醇(EthyleneChlorohydrin)(一)100年7月6日南投縣信義鄉兩對夫妻離奇暴斃,死因成謎;經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檢出有「2-氯乙醇」,;47天後的10月1日,始由法界研判係「下毒事件」,引起社會譁然,認為農政機關未重視農藥管理,而讓農民作為「葡萄催芽劑」。筆者在20多年前於前省農林廳任職時即處理過此種化學品,並立即向農業委員會報告,農委會隨即召開專案會議,筆者以「農藥技術諮議委員」身分參與該項會議,在專案會議中決議立即採取下列措施:1.2-氯乙醇為劇毒化工化學品,未列入農藥管理範圍,不得進行田間試驗及登記。2.請

2、所屬研究試驗場所包括農業試驗所、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及各農業改良場加速試驗研究,以解決農民向化工原料行購買「2-氯乙醇」作為葡萄催芽劑的問題。3.請廠商蒐集國外使用葡萄催芽劑的藥劑引入國內試驗研究。4.由前省農林廳發函各縣市政府、各縣市農會及農藥商業同業公會等轉知農友,勸導因「2-氯乙醇」毒性高,不小心就會從呼吸、皮膚或誤食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並加強農友安全用藥宣導及貯存。5.「2-氯乙醇」因未經農藥登記,並未核准使用於農作物上,勸導農民勿違規使用。在經二年試驗研究得到了結果,農委會核准了「49%氰滿素溶液」〈Cyanamide〉的登記,並推荐葡萄農使

3、用,多年來由於「2-氯乙醇」引起中毒事件發生已明顯減少。「2-氯乙醇」構造式為(Cl-CH2-CH2-CH),僅有一個氯,正確名稱應為「2-氯乙醇」,並非「二氯乙醇」,其為無色、透明,有濃郁的酒精味;「2-氯乙醇」英文有很多同義名,但以EthyleneChlorohydrin使用最多;在1859年即由法國化學家-伍玆〈Wurtz〉氏合成成功,在工業上廣用於溶劑、潤滑劑等;以後擴大至製造染料、醫藥製品、生物殺傷劑和增塑劑及硫二甘醇等,用途廣泛。因「2-氯乙醇」在工廠作業者常有中毒情形,在1941年費施爾〈Fischer〉及以後之學者鑒於2-氯乙醇毒性高

4、即進行毒性及毒理研究,並對工廠作業者提出防護的方法。1945年丹尼〈Denny〉氏發現可有效打破馬鈴薯的休眠並作為催芽劑〈見1970年日本武藤聰雄博士所著『農藥概說』〉,以後發現作為葡萄催芽劑效果甚好,而競相至化工社等購買日本製的該項化學品。「2-氯乙醇」毒性高,在人體內水解產生氯化氫。經口服、皮膚吸收或吸入高濃度蒸氣時,可引起頭痛、嘔吐、震顫、腹瀉、體溫降低、四肢麻痹、心區疼痛,嚴重時可致死。在毒理研究上已獲如下結果:急性口服半數致死量(LD50)大鼠為71mg/kg,換算成人口服20ml(4.26克)後,即以體重60公斤的人若吃到約5克的2-氯乙

5、醇,就有致命危機(成品為95%)。以吸入毒性而言,人體吸入含量為18ppm的空氣即可引起中毒,發生噁心、嘔吐、頭痛、胸痛、昏迷等,國際規定暴露立即危害量(濃度)為7ppm;。「2-氯乙醇」如與皮膚接觸其毒性比口服毒性更大,如以急性經皮膚半數致死量(LD50)兔為67mg/kg,以此估算,以體重60公斤的成人若經皮膚的量達到5公克的2-氯乙醇,就有危險;國際上訂定2-氯乙醇在皮膚上容許濃度為1ppm(3mg/m3)(皮膚)。撰稿:台灣傑出農業專家發展協會理事長廖龍盛(字數1355字)認識2-氯乙醇(EthyleneChlorohydrin)(二)很多人

6、不禁質疑既然「2-氯乙醇」毒性如此高還要作「葡萄催芽劑」,因葡萄須在7.2℃左右的低溫才可能萌芽,若將「2-氯乙醇」少許塗抹在芽體便可達到催芽效果。  而台灣因在低海拔地區所栽培之葡萄冬季之低溫不能滿足其低溫需求,因葡萄須在7.2℃左右的低溫才可能萌芽,否則在春季萌芽率低且極不整齊,萌芽不整齊時萌芽期先後長達1個月以上,造成管理上之困擾。為克服此問題,在台灣栽培葡萄需以人為的方法修剪配合處理藥劑促使其整齊萌芽,此技術稱為「催芽」。根據催芽時期及樹體狀況而有差異,一般生產夏果必須促進結果母枝所有芽體萌發,而生產夏秋果則僅促使春梢修剪後最末一芽萌發。19

7、76年農業試驗研究人員在國外文獻中發現「2-氯乙醇」在馬鈴薯催芽效果後,在進行修剪後芽體附近刻傷後塗佈「2-氯乙醇」,不但能促進春芽萌芽整齊且可打破夏季修剪頂芽優勢的缺點,且可提高冬果萌芽數及產量,由於方法簡單易行,遂普遍應用於葡萄調節產期,在早期僅有「2-氯乙醇」可供使用,因其效果甚佳,農友使用多年早已習慣使用。在農政單位推荐49%氰滿素溶液(商品名:春雷)以20~50倍稀釋液,直接塗抹或噴施結果母枝,此法一般多使用於金香品種及提早生產已刻傷催芽的巨峰及黑后品種,促進萌芽。早期使用的催芽劑「2-氯乙醇」,因為屬劇毒化學藥品,已為農業單位下令不准使用

8、,因此使用「2-氯乙醇」作為葡萄催芽劑的已減少。而農友亦以氰氨基化鈣(俗稱烏肥,為肥料的一種)浸漬20倍溫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