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冲突的民主商议治理之道

邻避冲突的民主商议治理之道

ID:25828612

大小:6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3

邻避冲突的民主商议治理之道_第1页
邻避冲突的民主商议治理之道_第2页
邻避冲突的民主商议治理之道_第3页
邻避冲突的民主商议治理之道_第4页
邻避冲突的民主商议治理之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邻避冲突的民主商议治理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邻避冲突的民主商议治理之道----行政管理论文-->1前言1.1选题背景和意义1.1.1选题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就出现了一种集体抗争行动,其目的是反对具有环境污染威胁性的公共设施安置在自家附近,这种行动直到80年代才累积形成一个社会风潮,引得学者纷纷将研究目光转向它,西方学者把这类行动称作“NotInMyBackyard”(NIMBY)运动,国内学者引用过来并译为“邻避”运动。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的自主意识也得到不断的提升,因而由环境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正以年均29%的速率递增。尤其

2、是近十年来全国各地频频发生邻避事件,突出地显现了人们对自身生存安全的高度关切,例如2005年的浙江东阳市画水镇工业区污染事件、2006年的北京垃圾焚烧厂事件、2007年的厦门PX事件、2012年的四川什邡钼铜事件、2012年的宁波PX事件、2014年的浙江余杭垃圾焚烧厂事件等等。大量的邻避现象不光影响城市平稳有序运行,而且对政府公共管理发出了严重的挑战,为了达成社会的有序运转和平稳较快发展的心愿,十七大,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从近年来邻避冲突事件中我们明白

3、地看到,地方政府在有关邻避现象的治理中,尽管使用了很多方法,但仍然没有多少效果,邻避事件屡有发生,严重阻碍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为有效缓解邻避事件对我国城市良序运转带来的不利结果,提高政府公共治理能力,规避邻避冲突的再次发生,本文尝试从公民参与的角度探索促进社会秩序稳定的治理途径。........................1.2国内外研究综述1.2.1国外研究西方国家的邻避现象出现的比较早,对其治理对策的研究也比国内丰富,下面将国外一些比较典型的观点进行梳理总结。KarlR.Dorshime跟踪观察了美国密歇根某个能源类

4、项目的全部流程,从该能源项目设立一直到召开公众听证会,观察研究后发现整个过程里面公民的参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Karl认为公民的参与有助于邻避冲突的治理,这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范畴。但他跟踪研究获得的结果是这个能源工程项目没有成功,甚至一些政府官员受到罢免的处罚,最终结果是将工程搬迁到其他地方安置。原因是虽然举行了听证会,但它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政策制定过程不公开透明,市民在听证会上面的意见没有得到州政府当局的重视,民众的意见也没有获得反馈。Ibitayo和Pjaohai用实证方法证明,最近在美国设置邻避设施碰到的阻力已经逐渐减小,主要是因

5、为法律法规提供了允许民众参加邻避设施决策程序的机会,邻避设施的选址方式从“决定—宣布—辩护”变成了“参与—自愿—合作”,参与合作的方式更公平。提高民众参与的质量和平等享有决策权,有助于消除民众对政府和相关人士的质疑从而度过选址中的政治困难。......................2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2.1关于“邻避”的相关概念2.1.1“邻避”的内涵“邻避”一词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东渡而来的舶来品。由于西方国家早早地先于我们国家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伴随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城市化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于是环境问题引发的矛盾逐

6、渐凸显出来。因为环境问题而引起的群体性事件逐渐增多且规模不断加大,从而吸引了他们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开始入手对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以期能为政府对于该事件的处理决策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与帮助。最先提到“邻避”这一观点的是美国人O’Hare,他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描述“邻避”,认为它是对周围的居民有危害而对社会整体能带来公众利益的设施,并使用NotInMyBackyard(缩写:NIMBY)作为英语的具体表述。而国外一些其他的研究学者对于“邻避”则有不同的拼写方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说法(表2.1):尽管英文的拼写方式有

7、不一样,要表达的含义却是一样的,而国内的学者总体上都是用“邻避”一词来表达与之相同的概念。在入手本文的研究之初,搞清楚什么是“邻避”就至关重要了,通过相关文献阅读和整理理解,本文认为“邻避”主要是指反对的意思,是当地居民对于在自己住所小区周边建设一些有风险、有外部负效应的公共设施表示的反对意见。.........................2.2相关理论2.2.1善治理论1.善治产生的背景在政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政府管理的具体形式经过了由局限性较大的家长制到理性官僚制也就是常常说的科层制的转变,但无论是家长制还是科层制都具有明显的

8、统治和管制特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管制型政府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要求,政府权力的持续膨胀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政府管理面临着理论和现实的双重危机。西方国家的城市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进步,在全球资本主义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