欹器--中国古人的哲学与智慧

欹器--中国古人的哲学与智慧

ID:25837118

大小:1.05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1-23

欹器--中国古人的哲学与智慧_第1页
欹器--中国古人的哲学与智慧_第2页
欹器--中国古人的哲学与智慧_第3页
欹器--中国古人的哲学与智慧_第4页
欹器--中国古人的哲学与智慧_第5页
资源描述:

《欹器--中国古人的哲学与智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欹器——中国古代的哲学与智慧欹器(欹qī,奇+欠=歪斜而后张口吐),又常被称做歌器。它是一种计时器,类似沙漏。设计奇特:有双耳可穿绳悬挂,底厚而收尖,利于空瓶时向下垂直;口薄而敞开,利于盛满大量的水时而倾倒。其上放置匀速滴水,则形成周期性自动滴入水、倾倒水、空瓶立正,循环往复。关于“欹器”的最早的有关记载,可见于战国时《荀子》一书《宥坐》编。欹器(16张) 这里“宥”字相当于“右”字。“宥坐”也即“右坐”或“右座”。所谓“欹器”是鲁王用来代替今人所说的“座右铭”的。《宥坐》篇的记载如下:“孔子观于鲁桓公(公元前711年~

2、前694年在位)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鲁国欹器编辑古代鲁国之君有一种放在宗庙中相当于今人“座右铭”的欹器。欹器有个特点:当它空虚不盛一点水时,就只能欹斜地放着而无法端正地放置,把它扶正后,一放手它就又歪斜在一边,这就是所谓“虚则欹”;在这容器中注入中等数量的水,就可端正地摆放在那里,这就是“中则正”;但在容器注水又不可太满。水

3、太多了,它又会自动向另一侧翻倒,而把水都倒了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满则覆”。鲁国之君把这奇异的容器放在宗庙中作为“座右铭”,目的在于提醒自己,万事都要采取中庸之道,适可而止,切不可过分,慎防“满而覆”。孔子在弟子作过现场试验后发出的叹息:“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对任何时代的当政者都具有深意。欹器(5张)原来这件古代鲁国视为国宝的“欹器”,到汉代已经失传了,以后魏、晋之际,杜预曾于公元260年时把它重制出来。接着,晋代曾最早推算出圆周率为3.1415926的刘徽又进一步作了《鲁史欹器图》并加以说明。可惜以后欹器的仿制品和图样又

4、都失传。到南北朝及隋唐时又有人把它重制成功。其中,北朝的西魏文帝也把改制后的欹器放在前殿,用来提醒自己。可是,这些后来接着又都失传。总之,鲁国国宝“欹器”,它的仿制品在历史上失传又再现,再现又失传。到近千百年,所谓“欹器”,其构造如何,就成为“千古之谜”了。欹器溯源编辑有戒之器老子弟子辛文子《通玄真经·守弱》:“老子曰: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卮,其冲即正,其盈即覆。”这是欹器的最早的古文献记录。欹器称之为宥座、右座之器,这是座右铭的来历。汲水器欹器据《帝王世纪》记载,伏羲十七主,整个伏羲时代历1260年。神农传七代,共

5、计380年。而仰韶文化存续的时间至少有1500年。所以仰韶文化相当于伏羲时期和神农时期。6500年前的仰韶尖底瓶是欹器侑卮的原型。起初尖底瓶是灌溉用具,即《淮南子·氾论训》“抱甀而汲”的甀。以后用作祭器和欹器。这是马家窑类型尖底瓶,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如此绚丽多彩的尖底瓶,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也表明了它的用途已从灌溉而推广到祭器和欹器。甲骨文中出现用尖底瓶灌溉的图形,说明商朝还沿用着尖底瓶的灌溉用途。但《甲骨文合集36419》也出现了小臣丑的欹

6、器形象。这是欹器的最早的古文字记录。青州苏埠屯出土了大量“亚丑”铜器,正是小臣丑平定东夷后在青州建立的国家——欹国的诸侯墓地。孔子观欹器二千七百年前孔子到鲁桓公之周庙参观欹器,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看来博学的孔夫子此前只从书本上知道欹器而没有见过欹器,可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擅长引而发之,所谓“入大庿,每事问”是也)汉韩婴《韩诗外传》:孔子观於周庙(鲁桓公之庙,参见荀子),有欹器焉,孔子问於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保佑天子之座之器,此器时时警戒天子也)。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

7、则欹(音奇,倾斜不正)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音乌)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持满之道,抑而损之。子路曰:损之有道乎?孔子曰:德行宽裕者,守之以恭;土地广大者,守之以俭;禄位尊盛者,守之以卑;人众兵强者,守之以畏;聪明睿智者,守之以愚;博闻强记者,守之以浅。夫是之谓抑而损之,诗曰:汤降不迟,圣敬日跻(音基,升也,登也,诗商颂长发)。《孔子观欹器图》,明代人所画,一说郭翊所画,画面表现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上部有楷书十四行,

8、文为《孔子家语·三恕》一则。此画为绢本,设色,纵100厘米,横59厘米。此幅“欹器”为铜质,云牙大口外敞,圆腹圜底筒形,边饰雷纹,两耳位腹中部,有铜链悬于横木上。欹器的复制欹器到了汉朝末年因战乱失传了。《晋书·杜预传》载:“周庙欹器,至汉东京犹在御座。汉末丧乱,不复存,形制遂绝。”史书上记载,中国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