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适用性模型分析

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适用性模型分析

ID:25840167

大小:64.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3

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适用性模型分析_第1页
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适用性模型分析_第2页
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适用性模型分析_第3页
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适用性模型分析_第4页
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适用性模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适用性模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适用性模型分析摘要:分别通过数理模型和博弈模型对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认为当前农村金融的改革应当注重发挥非正规金融的内生作用,把农村非正规金融放在当前农村改革的主要位置上。最后从短期、中期、长期的角度指出农村金融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农村金融;适用性;模型  在当前国际经济不振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还面临着经济周期波动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作为一国经济发展调控主体——政府来讲,国际经济环境和经济周期是外生因素,很难进行控制,而经济结构的调整则是内生因素,政府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因此,中国经济走出困境以

2、及长期发展都需要自身结构的调整。在自身经济结构调整中,农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农村金融又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因此,只有正确地认识中国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深层原因,才能最终缓解并解决三农问题,才能最终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在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通过对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适用性的数理模型分析和博弈模型分析,找出农村金融发展的症结,进而探索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的路径,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适用性的数理模型

3、分析  假设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供给者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各用下标F和I,假设高、低收入者农户各用上标M、N表示。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利率为i,贷款者需要对借款者进行必要的监督,其付出的监督成本为c,c∈(0,1),贷款者将资金投入农村借贷市场的机会成本为c0;借款者运用贷款从事农业型生产投资获得的效用为R,付出固定的成本为S,其还款概率p取决于i和c,与i成反向关系,与c成正向关系,pM>pN,借款人运用贷款从事农业型生产投资的机会成本为c1,xM1>cN1。假设当借款人项目事件失败时,贷款人将不能追回任何贷款和利息,此时贷款人的收益将为0;只要借款人的项目事

4、件成功,贷款人便可收回全部款项;借款人和贷款人均为风险中立。所以,当项目事件成功时,贷款者的收益为i-c,借款者的收益为R-i-S;当项目事件失败时,贷款者的收益为-c,借款者的收益为-S。  所以,贷款者的期望收益为:  π=p(i,c)(i-c)+[1-p(i,c)(-c)  =p(i,c)i-c(1)  借款者的期望收益:  π=p(i,c)(R-i-S)+[1-p(i,c)(-S)  =p(i,c)(R-i)-S(2)  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两者的约束模型可以简化为:  p(i,c)i-c>c0p(i,c)(R-i)-S>c1(3)  第一,对

5、于正规金融,约束机制应该应该变为:  p(iF,cF)iF-cF>c0p(iF,cF)(RF-iF)-S>c1(4)  若存在均衡,必然有:  i*F>和i*F>  即:  若要(5)成立,则监督成本c*F和机会成本c0必须较小,机会成本c1和付出的固定成本S也比较小,收益R和还款概率p必须较大。  1.利率无管制的情况下。由于正规金融部门往往受限于高昂的信息成本,一般上都会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以相同的利率提供贷款。  由于pM(i,c)i-c>pN(i,c)i-c,放贷给高收入者会带来更大的收益。  从前面模型可以看出,高收入农户能接受

6、的利率上限为i□M=,低收入农户能接受的利率上限为i□N=,又由于cM1>cN1,所以i*Mi□N时,只有低收入者才可能会贷款,但是低收入农户的pN(i,c)相当低,正规金融组织可能会选择放弃贷款。  2.政府管制利率的情况。假设受到政府管制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正规金融组织的利率为i,此时借款者足额还款的概率p仅由监督成本决定,为p(c),则公式(3)的机制约束问题变为:p(,c)-c>c0p(,c)(R-)-S>c1(6)  在满足  说明当边际监督成本等于利率水平的倒数时有最优解,且在均衡点处。  但由于信息不完全,正规金融组织无法充分了解借款者

7、的情况,即使付出了很大的监督成本收益也较低,即p′(c)很可能不大。而在管制且上限时,利率往往较低,这时将导致p′(c)<,即模型没有最优解。若p′(c)=成立,监督成本c必须非常大,这时,理性的贷款者将选择放弃任何放贷,从而解释了当存在较低的利率上限管制和较高的监督成本时,农村金融需求者难以从正规金融部门取得贷款的现象。  同理,如果有利率管制且有一个较高的下限时,将不能满足的约束条件<,借款者的收益将无法弥补利率成本,他们将选择放弃贷款。  第二,对于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来说,由于本身基于地缘、人脉关系等具有信息方面的优势,其可以以较小的成本甄别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