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背景下的神学诠释

现代性背景下的神学诠释

ID:25846590

大小:70.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23

现代性背景下的神学诠释_第1页
现代性背景下的神学诠释_第2页
现代性背景下的神学诠释_第3页
现代性背景下的神学诠释_第4页
现代性背景下的神学诠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性背景下的神学诠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代性背景下的神学诠释罗伯特·贝拉(RobertN.Bellah)和大卫·特雷西(DavidTracy)都是当今美国宗教学界的顶尖级人物,而且最近几年都在论文中总结了自己40年来的研究思路。他们分别基于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的神学背景,始终将宗教学的问题纳入当代社会的普遍语境。通过他们从"现代性"阐发的"公民宗教"、或者从"后现代性"申说的"公众神学",我们也许可以获得神学与人文学思考的两种互动模式。一、贝拉的"现代性"与"公民宗教"贝拉提出"公民宗教"(CivilReligion)的问题之后,曾遭到相当激烈的批评,不过这也使贝拉从本来着力的日本文化研究逐渐转入美国自

2、身的宗教-社会问题。1999年年底,贝拉的学生和同事们着手为他组编一部纪念文集《意义与现代性:宗教、政治制度和自我》(MeaningandModernity:Religion,Polity,andSelf),贝拉则为之撰写了长篇的结语《意义与现代性:美国与世界》(MeaningandModernity:Americaandtheetanarratives),"美国与日本","上帝、国家、自我","宗教、经济、政治"和"结论"等部分,实际上总结了贝拉一生的基本研究思路,特别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美国神学诠释的社会背景及其意义指向。一般而言,"元叙事"被视为"现代性"追求

3、的一种主要标志。而与特雷西等神学家用"后现代性"批判"现代性"的立场截然不同,贝拉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兴趣无论是追随基督教新教、马克思主义、蒂利希、还是他的老师帕森斯(TalcottParsons),其实始终被一种"元叙事"或者"宏大的理论"(grandtheories)所吸引,而且"至今也没有放弃"。他调侃说:"从后现代的角度看,这可能使我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者,虽然后现代主义者和我本人都说不清楚’现代性’的观念究竟是什么"。但是无论如何,"宣称元叙事的终结,其自身也已经被污染,即:被抛弃的东西又制造出另一种元叙事"。作为宗教社会学家,贝拉认为马克斯·韦伯(Marx)

4、提供了"现代性"分析的范例,因为他们都不是将现代性问题附会于"基督教的拯救历史",却是去追踪现代性的来源。而沿着韦伯(有时也包括黑格尔)的思路,贝拉相信"宗教对于现代性的出现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果说基督教新教确实与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有关,"那么当资本主义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时,基督教新教也就间接地、然而至关重要地成为跨文化的现代性之不可或缺的前提"。基于这一点,贝拉考察了基督教观念与现代社会结缘的渐进过程,并由此提出:"现代社会就是以民主社会为形式的自我校正的社会系统"。以基督教作为"现代性"的诠释结构,正是贝拉"公民宗教"理论的出发点。发表于1967年的《美国的

5、公民宗教》(CivilReligioninAmerica),后来被收为其《超越信仰》(BeyondBelief)一书的第九章,贝拉称之为"改变我一生的论文"。按照贝拉的说法,本来"并没有想对美国的宗教问题有所贡献,因为我觉得自己对美国还不够了解",他只是"在反对卷入越南战争的语境下,发现可以用美国传统中的核心因素来批判当时的军事政策"。其基本观点完全是涂尔干式的,即:任何一个自成一体的社会,都会通过某种形式的宗教象征表达自己,但是贝拉遭到的批评却出乎他的意料。据说,"至少有两位订户不再订阅(发表贝拉文章的)那份刊物,因为贝拉要颠覆政教分离的原则"。于是贝拉只好反复

6、解释"公民宗教"的涵义。他认为:"美国的公民宗教并非教会宗教的竞争者,也并不是向教会挑战,而是作用于不同的层面。"这种"公民宗教"的作用,首先在于基督教新教与美国政治制度之间的深层类比:前者是通过"皈依"脱离"罪"的桎梏,后者则通过革命脱离政治压迫;因此"如果国家不是取代教会,其深层的自我理解也是在(新教)教会的基础上熔铸的"。正是由于这样的类比,美国人将自己视为"上帝的选民",从而才可以长期忽略他们在历史上的两大罪行,即:屠杀印第安人和奴役黑人。在贝拉看来,"公民宗教"问题的根本关注,应当是"这种弥赛亚国家之观念所固有的危险"。1970年代以后,贝拉开始反省"公

7、民宗教"的概念。比如在《宗教与美利坚合众国的合法性》一文,贝拉感到"美国公民宗教的问题本身,或许并不是美国国家问题的表征",后者可能更多体现着"公民性共和主义与体制性自由主义之间无法解决的张力"。此时,他显然对"公民宗教"自我更新的可能性相当悲观,乃至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他承认自己"在1978年差不多是确信了公民宗教的死亡"。但是至1980年,贝拉又将上述文章收为《公民宗教的多样性》一书的首章,并进一步讨论了美国与日本的宗教比较、现代意大利的五种宗教、以及现代性危机中的新宗教意识等等。他在该书"导言"中特别提到:"公民宗教之概念的具体应用可以争论,但是将其根本内

8、容称为’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