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

ID:25847505

大小:6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3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_第1页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_第2页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_第3页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_第4页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摘要:文章研究了以往学者对于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观点,综述了中国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赤松要等学者的国际贸易理论,简要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中国目前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强化了现有的贸易结构和分工格局,但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力所在。目前对外贸易方式具有凝固中国产业结构的倾向,贸易获益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加工贸易;雁行模式  一、综述  (一)国外相关理论  在对外贸易与产业

2、结构升级的关系方面研究较多,美国经济学家佛农(Vercon)曾将产品生命周期概念运用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揭示了产品发育成长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的影响,说明了各国同类产业之间存在的级差问题。  针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密集型产业进程,日本赤松要教授提出了“雁行产业发展模式”,并将其模型进行推广。针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各个阶段发展进展,包括其内在机理表现,该模型均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机制的内外相结合的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干预,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优势结构的选取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雁行产业发展模式”针对发展中国

3、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五个阶段,分别为产业移植阶段、进口替代阶段、出口导向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动态过程进行了论证。外贸易流向对发展中国家影响较大,而发展中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均伴随着比较优势存在。在产业移植期内产业的比较优势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但随着科技进步、投资大量流入、技术密集要素不断增加,绝大多数比较优势地位发生了逆转,贸易流向从出口回归进口。比较优势逆转,同时贸易流向复归,更高层次的产业发展序列由此显现。  (二)国内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国内经济学者对中国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的

4、关系主要从理论模型出发进行实证研究。  杨全发(1999)采用回归方程Chenery为一般模型,将净外资流入替换为进出口商品贸易额。对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产业贸易的变化进行论证,结果表明:一是1978年之前,进出口贸易额与工业比重呈正相关;进出口贸易额与第一产业比重呈负相关;同时进出口贸易额与第三产业比重相关性不显着。二是1978年之后,第一产业比重与原料出口额正相关;工业比重相比初级产品出口额呈仍呈正相关。三是第一产业比重与机械、原料及运输设备进口额仍保持负相关趋势;工业比重相比初级产品进口额显着正相关,相比工业制成品进口额不显着负

5、相关;工业制成品进口额及初级产品进口额分别与第三产业比重呈现出正负相关趋势。武海峰、刘光彦(2004)论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通过在之前的科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多数研究课题集中在产业结构及外贸易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转型的结构变化方面,但对于其产生变化的途径、机理研究相对较少,这造成了研究资料方面的单一,对于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不够深入。  二、中国对外贸易状况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所带来的利益是刺激国家进行对外贸易的主要动力,也是国家对外贸易产生的主要根源。最早亚当

6、·斯密(1776)提出绝对优势论,他认为产生国际贸易的主要即在于原因。相继大卫·李嘉图(1817)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论。只要在生产成本即生产两种商品的成本比例上存在相对差异的两个国家进行贸易,就是互利的。俄林(1933)在赫克歇尔的思想的基础上,论证阐述了资源禀赋论。他指出,各国在土地、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禀赋方面上均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便是导致各国资源优势不同的主要原因。经历了200多年后,比较优势理论终于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比较优势理论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传统的资本积累和

7、生产力的发展。比较优势理论的原则是参与国际分工,形成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结构。发展中国家普遍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而缺少资本和技术;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却劳动力资源缺乏,而资本和技术丰富。因此,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比较优势产业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生产上。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在于对劳动力资源的素质的要求较低,正是劳动者较低的素质要求,而产生劳动成本优势,但是弊端便是增值能力极低。  (二)加工贸易主导的对外贸易状况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总额从当年的35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了2008的179763.9亿元人民币。根据国

8、家统计局公布的价格指数,2008年的城市居民消费指数为563.5(1978年为100),若以此近似替代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在剔除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后,中国的进出口总量在三十年内增加了九十倍,相当于年增长16.2%,远高于GDP的增长率。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