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

唐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

ID:25850269

大小:70.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23

唐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_第1页
唐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_第2页
唐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_第3页
唐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_第4页
唐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唐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唐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 摘要:桃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植物意象和题材。由于桃在唐代分布和社会利用的普遍而引起了文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唐代文学中桃花题材和运用桃花意象的作品较前代大幅增加,反映了桃花意象在唐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有关题材进一步开拓,美感特性深入挖掘,情感和思想寓意充分展开,表达技巧明显提高,显示了桃花意象丰富的审美和文化意蕴。唐代文学在桃花意象的审美认识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关键词:唐代文学;桃花;题材;意象;审美  .L.  作者简介:渠红岩,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21

2、0097    唐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唐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 摘要:桃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植物意象和题材。由于桃在唐代分布和社会利用的普遍而引起了文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唐代文学中桃花题材和运用桃花意象的作品较前代大幅增加,反映了桃花意象在唐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有关题材进一步开拓,美感特性深入挖掘,情感和思想寓意充分展开,表达技巧明显提高,显示了桃花意象丰富的审美和文化意蕴。唐代文学在桃花意象的审美认识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关键词:唐代文学;桃花;题材;意象;审美  .L.  作者简介:渠红岩,南京师范大学

3、文学院博士生210097    桃是遍布于全国的、历史悠久的植物,其果实自古受到人们的喜爱而被奉为五果(桃、李、枣、杏、栗)之首,民俗中美称之为仙桃。先秦至魏晋时期,人们对桃的认识局限于民俗和宗教领域,晋傅玄的《桃赋》可为代表。桃花审美价值的发现是在南朝时期,然而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对桃花的描写停留在物色层面,艺术上写物图貌,简单肤浅。桃花审美和文化意蕴的充分挖掘和艺术表达技巧的明显提高是在唐代完成的,而这一审美和艺术进步的前提是桃花题材和使用桃花意象作品的丰富。笔者据《诗经》及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清代严可均

4、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统计,唐代之前内容含桃的作品为87篇。又据北京大学中文系《全唐诗》检索系统、清董诰编《全唐文》、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曾昭岷等编撰《全唐五代词》统计,唐代文学中内容中含有桃的作品为1714篇,是唐前作品总量的21倍,具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横向比较中,笔者根据北京大学中文系《全唐诗》检索系统,以在中国文学和文化中占重要地位的一百种植物为统计对象。结果显示,桃花题材和运用桃花意象的诗歌作品数量均居第六位。这充分说明了桃是唐代文人广泛关注和喜爱的对象,这是唐代桃花意象丰富意蕴形成的基础。  关

5、于唐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已有文章进行研究,如高林广《唐诗中的桃意象及其文化意义》一文,从对桃意象意义的分类人手,借以阐释其文化内涵。这固然有分类详细的优点,然多为现象的列举,缺少深入探究。本文拟以唐代诗、词、赋、文中的桃花意象为考察对象,从桃花美感特征的表现、桃花意象的情感寓意及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展开讨论。这将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把握唐代桃花意象文学创作的发展和成就,也是我们研究唐代文学的一个新视角。    一、桃花的美感特征    桃花是春日的芳妍,早春时节含苞待放,阳春三月,花叶同展,姿色娇媚,远远望去,如霞似锦,烂漫

6、壮观。唐前桃花题材和运用桃花意象的作品,就像唐代杨思本《桃花赋》序所言:自建安七子以来,凡草木之可咏者,辞人咸为之赋,而桃花无闻焉。晋宋诸君子,徒赋其实唐代文人以较六朝明确的品种概念,展开了对不同形态、不同环境中桃花的细致观赏和深入把握,同时,以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推动了桃花题材文学创作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以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成熟的艺术技巧,突破了六朝时期的简单描摹和机械刻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桃花的美感特征。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物色美:桃花物色之美主要体现为花色美。自《诗经》开始,即以灼灼形容其花色之美。文学史

7、上对桃花的描写也是从这一物色特征开始的。桃花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是在南朝,梁萧子显《桃花曲》但得桃花艳,得间美人簪,简文帝《初桃》若映窗前柳,悬疑红粉妆等的描写,无不是抓住了桃花之红艳这一物色特性。然而不难看出,这些诗歌作品大都直接以红字形容花色,终究有失于直切,且缺少文学的审美意蕴。这种情况到唐代发生了根本变化。汪灏《广群芳谱》卷二十五言桃花烂漫芳菲,其色甚媚,唐代文人就抓住了桃花的这一特征进行描写,如王维《田园乐七首》之六桃红复含宿雨,绿柳更带朝烟,王昌龄《古意》桃花四面发,桃叶一枝开,杜甫《江村五首》种竹交加翠,栽桃

8、烂漫红,温庭筠《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等,这些描写有的通过色彩搭配,有的通过景物或背景的衬托,突出了桃花早春开放、花叶同发、烂漫妩媚的特征。钱钟书《管锥篇》说:观物之时,瞥眼乍见,得其大体风致,所谓感觉情调或第三种性质;注目熟视,遂得其细节之实象,如形模色泽,所谓第一、二种性质。唐代文人对桃花的形模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