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酸性矿井水处理回用技术研究

高铁酸性矿井水处理回用技术研究

ID:25866526

大小:70.1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3

高铁酸性矿井水处理回用技术研究_第1页
高铁酸性矿井水处理回用技术研究_第2页
高铁酸性矿井水处理回用技术研究_第3页
高铁酸性矿井水处理回用技术研究_第4页
高铁酸性矿井水处理回用技术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铁酸性矿井水处理回用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铁酸性矿井水处理回用技术研究作者:李龙王丽张旭买帅【摘要】采用混凝沉淀烧杯搅拌实验和滤柱模型实验,研究了pH值、絮凝剂投加量对混凝沉淀除铁效果的影响,以及滤料、滤速对过滤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量滴碱法将pll值调至,铁的去除率达%;1%(质量浓度)PAC最佳投加量为,铁的去除率为%;经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的锰砂,除铁效果优良,出水铁浓度均在mg/L以下,能够达到电厂相关用水水质标准。【关键词】高铁矿井水pH调整混凝沉淀猛砂过滤肥城大封煤矸石电厂利用已关闭的大封煤矿场地建设并利用大封煤矿高达9600m3/d的矿井水作为电厂的主要水源,矿井水的水质能够满足相应工业用水水质标

2、准。由于尚未查明的原因,近期大封矿井水水质发生突变成为高铁、高猛、高硫酸盐的酸性矿井水。无论从处理利用的资源节约角度还是实现达标排放的环境保护角度,大封矿井水都必须进行处理。本试验研究的目标是探索确定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矿井水除铁工艺,并为下一步工程设计提出工艺方案。目前矿井水中的含铁量达到690mg/L,超过电厂用水标准(mg/L)1000余倍,超过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6mg/L)100余倍,是一般高含铁地下水(一般范围10~20mg/L)的30余倍,属于特高含铁量的矿井水。初步考虑的技术方案为预曝气氧化+PH调整+混凝沉淀+锰砂接触氧化。本方案与传统锰砂接触氧化技术相比

3、,主要是增加了预曝气氧化和混凝沉淀分离环节。1试验条件和装置试验水质及回用目标试验水样为电厂矿井水,回用水质目标要达到工业循环冷却水标准。水质如表1所示。试验系统(1)PH值调整试验系统:以浓度l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中和剂,用pH计-玻璃电极法测定pH值变化。用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2)絮凝沉淀试验系统:选用碱性聚合铝和分子量300万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试验采用六联电动搅拌器进行。混合时间为lmin,转速150r/min;反应时间10min,转速40r/min;反应后静置沉淀15min。然后取上清液测定有关水质指标。(3)接触氧化试验系统:装配了两只

4、有机玻璃接触氧化柱,其有效直径D=76mm,有效高度H=500mm,容积V=o催化氧化填料为湘潭锰砂,粒径范围为6〜20目,填料高420mm。两个接触氧化柱分别装填用水样浸泡熟化的锰砂和用高锰酸钾改性的锰砂。2结果与讨论值调整试验在500ml预曝气后的水样中快速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测定pH值变化。沉淀30min后过滤烘干灰化后称量沉淀质量,结果如表2所示。测定过滤后上清液铁含量时却发现铁含量依然很高,结合有关水解聚合理论,铁离子水解聚合反应过程可分为水解阶段、聚合阶段、凝胶-沉淀生成阶段。加碱方式的不同会导致水解中间产物的不同,进而影响到沉淀效果。所以第二阶段pH调整实验采用

5、微量滴碱法,在缓慢地微滴碱的同时加以强搅拌,同时测定pH值变化(以下实验均采用配制的模拟水样,其铁浓度为mg/L,pH值约小于2)将调整后水样沉淀后过滤,测定上清液铁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数据可知,当将pH调至时,铁的去除率为%;当调至时,去除率更达%。絮凝沉淀试验实验选用絮凝剂PAC和PAM作对比。取四组经预曝气的500ml水样,分别用微量滴碱法调节pH至,然后投加不同量1%PAC混凝沉淀,测定上清液铁含量如下图2。结果表明,投加时效果最好。加入聚丙稀酰胺(PAM)高分子絮凝剂,改善絮凝效果不明显,故不拟使用。接触氧化试验将水样浸泡后的锰砂用水样循环过滤以熟化锰砂。结果

6、9天后才有明显除铁效果,熟化速度偏慢。用同种同量锰砂经1L5%高锰酸钟溶液浸泡24h使其改性,将其转移至接触氧化柱中,熟化速度较快,比较两个锰砂柱除铁效果如下图3所示。由图3可见,当提高滤柱滤速时,未经改性的锰砂滤柱除铁效率有所下降。而经高锰酸钾驯化改性的锰砂滤柱在滤速提高时依然保持良好的除铁性能。3结论(1)通过对不同pH条件、不同絮凝和混凝剂投加量、不同接触氧化滤柱滤速等多因子、多水平的组合试验,初步确定组合工艺路线为:预曝气一调pH值到至一混凝沉淀一接触氧化滤池一出水。(2)将pH调整到,加1%的PAC混凝沉淀后可去除水中绝大部分铁,去除率达%。(3)经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的

7、锰砂过滤,除铁效果优良,出水铁浓度能够达到电厂相关用水水质标准。参考文献:[1]李圭白,刘超.地下水除铁除锰(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1-205.[2]李福勤,杨静,何绪文,唐跃刚等.高矿化度高铁锰矿井水回用处理工艺研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XX,35(5):637-640.[3]汤鸿霄,钱易,文湘华等.水体颗粒物和难降解有机物的特性与控制技术原理:上卷__水体颗粒物[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137-17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