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分层教学思考探究

初中地理分层教学思考探究

ID:25878589

大小:77.7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3

初中地理分层教学思考探究_第1页
初中地理分层教学思考探究_第2页
初中地理分层教学思考探究_第3页
初中地理分层教学思考探究_第4页
初中地理分层教学思考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分层教学思考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地理分层教学思考探究摘要:  分层教学是为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初中地理教学分层的依据谈起,探讨了初中地理教学分层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地理分层教学依据策略  一、初中地理教学分层的依据  1。初中地理教学分层的教育学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特征的过程,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价值,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从而建立学习思维。学习是一种“活动”。“活”包涵思维的积极性,主动

2、性;“动”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过程,“活”和“动”被激活与否,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把握的一个尺度。  2。初中地理教学分层的心理学依据。  要让学生接受一个很大的、甚至是很难的要求时,最好先让他们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一旦接受了这个小要求时,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例如我们经常遇到学习障碍型“问题学生”不做不交作业。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学习基础往往要低于一般水平,转化这种“问题学生”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搭梯子使之逐渐转化。设计出有效的地理作业,从而激发出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3、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地理教学“活”起来。  二、初中地理教学分层的策略  1。教学目标、内容分层  课程标准对每一部分教学内容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说明,但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最终学有所获,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出教学目标层次。A层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其运用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和探索的能力;B层学生,应以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简单运用为主,并逐步培养其自学能力;针对C层学生,应侧重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识记为主,并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地球运动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

4、来说是非常抽象的问题,因此,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应该注重分层。对于A层学生要求达到掌握和理解,而对于C层的学生来说暂时只要求了解和知道,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消化后,再慢慢提高要求,最终达到课标要求。  2。教学过程分层  (1)教学步骤。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学习规范和方法进行反复实践的过程,具有多阶段、多环节,不能一步到位的特点,它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也是关键,它决定地理课分层次教学的成败。只有在有限的时空内,合理地规划和操作教学程序,科学地分配教与学的时间,全面协调学与教的活动,才能达到最优化的课

5、堂结构,才能兼顾各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就地理课教学而言,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明确目标(启导)、竞练、评讲、互学、总结等环节。  (2)提问方式。  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提问顺序。例如,较简单的问题由A层学生来回答,复述性问题由B层学生来回答,学习检查性问题由C层学生来回答。又如阐述性问题由B层学生回答,分析性问题由C层学生回答,比较性问题由A层学生回答。  3。作业分层  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

6、。  (1)书面作业:  书面作业难度应分为三个等次,一是容易题,C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二是中等题,B、C层学生可选作一部分题目,而A层学生必须全部完成;三是稍难题,有一定难度,A层学生经过反复思考才能做出来,培养优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分层次的作业可避免C层学生吃不消而A层学生则吃不饱的现象。  (2)课外实践活动题:  根据课堂所学知识给学生布置实践活动题,比如:家乡的水土流失状况调查及对策、制作中国政区图、制作中国地形图等。对于参与实践活动突出者,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4。辅导、考试分层  教师要做好培优补差

7、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给C层学生的基础知识补缺补漏,训练B层的学生使之达到A层水平,培养A层去参加地理竞赛。单元测试中的题目也像书面作业那样分为三个等次,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40分,基础题要求全做,5分的中等题则是B层的学生完成,而对于A层的学生要完成5分稍难题,对于各个层次若在完成本层次题目的基础上也完成了部分高一层次的题目,则该部分得分加倍。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有了上进心和奋斗目标,同时也照顾了优生。  5。教学评价分层  每次作业评改,不按自然组上交,而是按A、B、C三个层次上交,教师同层批改,按该层次的训练要

8、求,进行同层相比评价。有当面批改,浏览抽改,选择评价。有时采用自改互评,在小组内,由C组学生改A、B层学生,这样差生得到优生的广泛帮助,优生又在评改中进一步施展了自己的能力。教师巡回观察,反馈信息,教师得以小结,及时表扬、激励。这样,对于三层次学生的评价要求不同,同样的题目,同样的答案,差生会得“优秀”,中等生会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