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麦隆, 阿特拉津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

绿麦隆, 阿特拉津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

ID:25885578

大小:14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3

绿麦隆, 阿特拉津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_第1页
绿麦隆, 阿特拉津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_第2页
绿麦隆, 阿特拉津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_第3页
绿麦隆, 阿特拉津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绿麦隆, 阿特拉津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敏苓等:绿麦隆、阿特拉津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527绿麦隆、阿特拉津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高敏苓,戴树桂*,张平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摘要:以赤子爱胜蚓为研究对象,采用滤纸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了农药绿麦隆、阿特拉津对蚯蚓的单一和复合毒性效应。单一毒性实验表明,绿麦隆与阿特拉津单独存在时,均对赤子爱胜蚓产生毒性。阿特拉津对蚯蚓的毒性大于绿麦隆,绿麦隆和阿特拉津48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89.64和43.33mg·L-1。复合毒性实验表明,绿麦隆与30mg

2、·L-1和40mg·L-1的阿特拉津复合,其48h的半致死量分别为116.03和48.14mg·L-1。绿麦隆和阿特拉津的复合污染对蚯蚓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而这种协同作用与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有关。关键词:绿麦隆;阿特拉津;蚯蚓;复合体系;毒性效应中图分类号:X171.5;X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3-0525-04高敏苓等:绿麦隆、阿特拉津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527农药长期、大量的使用在保证农业高产稳产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过去的研究工作大都针

3、对单个典型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迁移、转化、归趋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但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多种农药同时使用以控制农业杂草和害虫,它们同时或先后进入环境,构成复合污染,造成其在生态系统中环境行为的改变。表1绿麦隆与阿特拉津二元复合毒性实验的质量浓度Table1Binarycombinedtoxicitytestedconcentrationsofchlorotoluronandatrazinemg·L-1组合污染物质量浓度I绿麦隆50100150200250阿特拉津3030303030II绿麦隆5010015

4、0200250阿特拉津4040404040蚯蚓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环境信息传递的桥梁[1,2],其生存、生长和繁殖必然受到农药等环境化学品的影响,从而破坏生态系统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因此,研究农药对蚯蚓的生态毒性是评价农药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对农药、重金属单一及重金属复合污染对蚯蚓急性毒性的研究较多[1-16],但对于有机农药复合污染对蚯蚓急性毒性的研究较少[17]。农药混合使用是农药使用和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当多种农药共存时,与单一农药对蚯蚓的作用方式不同,

5、其在体内往往产生交互作用,影响彼此的吸收、分布、代谢转化和毒性效应,因此研究农药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及其致毒机理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以除草剂绿麦隆、阿特拉津为代表,研究了它们单一与复合情况下对蚯蚓的毒性影响,旨在了解农药混施后对蚯蚓的毒性及影响的变化规律,为科学地评价农药混合使用的安全性提供基础数据。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1.1.1供试动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由天津芦台蚯蚓厂提供。实验前进行预培养,实验选择体质量为300~400mg之间环带、大小较为一致的健康成蚓。1.1

6、.2供试化学品绿麦隆粉剂,纯度为97.0%,江苏快达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阿特拉津粉剂,纯度为97.5%,浙江省长兴中山化工有限公司提供。1.1.3污染物实验质量浓度设计正式实验前进行质量浓度范围选择实验,然后根据质量浓度范围选择合适的质量浓度序列。绿麦隆和阿特拉津水溶液的单一毒性质量浓度序列分别为:50,100,150,200,250mg·L-1和30,35,40,45,50mg·L-1。复合毒性实验的质量浓度设计是根据单一毒性实验确定的,具体设计见表1。1.2实验方法将预培养后的蚯蚓洗净后放入垫有1

7、层滤纸的烧杯中,加少量水(以半浸为宜),用塑料薄膜封口,并置于(20±1)℃,湿度为(75±1)℃的人工培养箱中培养,清肠1d。将10mL绿麦隆和阿特拉津溶液按实验设计的质量浓度(见表1)加入垫有5张滤纸的培养皿中,使滤纸全部浸湿,再将清肠后的蚯蚓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每10条蚯蚓称质量后放入一个培养皿中,并用塑料薄膜封口,用解剖针在塑料薄膜上扎孔,然后将其置于(20高敏苓等:绿麦隆、阿特拉津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527±1)℃,湿度为(75±1)℃的人工培养箱中避光培养48h。

8、每一处理重复3次。定期观察,记录病理症状、行为,并在24h、48h各观察一次死亡数,以前尾部对机械刺激无反应视为死亡。2结果与讨论2.1对蚯蚓的单一毒性绿麦隆和阿特拉津对蚯蚓的毒性实验结果列于表2。实验研究表明,绿麦隆与阿特拉津单独存在时,均对赤子爱胜蚓产生毒性。蚯蚓暴露于低质量浓度绿麦隆溶液中,虽未发生死亡,但其反应迟钝,身体松弛;当绿麦隆质量浓度高于100mg·L-1时,蚯蚓虽未死亡,但其中一部分身体断裂,环节充血肿大。当其质量浓度达到250mg·L-1,污染暴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