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经典案例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

ID:25893568

大小:3.48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1-23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_第1页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_第2页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_第3页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_第4页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绿色建筑技术案例分析围护结构墙体节能墙体节能技术又分为复合墙体节能与单一墙体节能。——复合墙体节能是指在墙体主体结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几层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来改善整个墙体的热工性能。根据复合材料与主体结构位置的不同,又分为内保温技术、外保温技术及夹心保温技术。——单一墙体节能指通过改善主体结构材料本身的热工性能来达到墙体节能效果,目前常用的墙材中加气混凝土、空洞率高的多孔砖或空心砌块可用作单一节能墙体。窗户节能窗户节能技术主要从减少渗透量、减少传热量、减少太阳辐射能三个方面进行。遮阳板建筑主体外立面有一条条横向

2、排列的金属是遮阳百叶(穿孔透光铝板),百叶上有着大小长短不等的方型镂空,据说这一设计是史蒂芬·霍尔受一片棕榈叶的启发设计而成(会呼吸的表皮)根据太阳运行角度,室内光线强度要求,采用机翼性电控遮阳系统,在太阳辐射强烈的时候打开,遮挡太阳辐射,降低空调能耗。在冬季和阴雨天的时候打开,让阳光射入室内,降低采暖能耗。电控智能遮阳屋面节能有屋顶花园的建筑不一定是绿色建筑,屋顶花园却是绿色建筑的要素之一黄花鸢尾梭鱼草再力花水葱污水采集器过滤器再次使用(1)雨水和污水的回收利用节水(2)节水器具的使用节材(1)建筑材料就地

3、取材,至少20%(按价值计)的建筑材料产于距施工现场500公里范围内。(2)使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如高强度钢、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等。(3)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再利用,可再循环材料(按价值计)占所用总建筑材料的10%。(4)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利用工业或生活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5)使用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性装饰装修材料。(6)结构施工与装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避免重复装修与材料浪费。(1)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

4、危险源。(2)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3)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4)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人。节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总结出的绿色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常用的“十大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北京奥运村1)采用了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系统包括:集热系统、储热系统、换热系统、生活热水系统奥运会期间可为16800

5、名运动员提供洗浴热水的预加热;奥运会后,供应全区近2000户居民的生活热水需求。2)奥运村将利用清河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建设“再生水源热泵系统”提取再生水中温度,为奥运村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3)景观与水处理花房相结合,在阳光花房中,组成植物及微生物食物链处理生活污水,实现中水利用。4)合理利用了木塑、钢渣砖和农业作物秸秆制作的建材制品、水泥纤维复合井盖等再生材料,节约资源。5)奥运村部分建筑赛后需拆迁,多采用拆迁后可回收再利用无毒无味无污染材料,有效节约资源,控制环境污染。世博会场馆中国馆:绿色地标挑战

6、:调节室温应对:自遮阳体系,半室外玻璃廊中国国家馆造型层叠出挑,在夏季上层形成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地区馆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地区馆提供冬季保温和夏季拔风;地区馆屋顶“中国馆园”还将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措施有效实现隔热。挑战:减排降耗应对:节能照明系统,制冰技术中国国家馆在建筑形体的设计层面,力争实现单体建筑自身的减排降耗。在建筑表皮技术层面,充分考虑环境能源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比如,所有的窗户都是使用低耗能的双层玻璃。中国馆的制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降低用电负荷,建筑的节能系统将使能耗比传统模式

7、降低25%以上。挑战:循环自洁应对:雨水收集系统,人工湿地技术在景观设计层面,加入循环自洁要素。在国家馆屋顶上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利用天然的雨水进行绿化浇灌、道路冲洗;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小规模人工湿地技术,利用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局部环境提供生态化的景观。挑战:节能环保应对:通风性能,太阳能技术中国馆不仅通风性能良好,还采用了许多太阳能技术。中国馆的顶部、外墙上都会装有太阳能电池,以确保提供强大的能源,有望使中国馆实现照明用

8、电全部自给。世博轴:让阳光倾入地下世博轴“阳光谷”效果图挑战:绿色地下空间应对:“阳光谷”和下沉式花园地下空间给人的印象大多是昏暗与沉闷,然而世博轴的“阳光谷”使得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六个巨型圆锥状“阳光谷”分别分布在世博轴的入口及中部,它们的独特形态能够帮助阳光自然倾斜入地下,既利于提高空气质量,又能节省人工照明带来的能源消耗。挑战:调节室温应对:江水源、地源热泵世博轴通过生态技术展现冬暖夏凉的宜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